第三千三百八十章 就要安逸

所谓的舒适,就是有人能安排好自己想要的一切,自己想要任何东西都能心想事成,都能立刻就获得。

但显然这种舒适并不存在,并没有任何安排可以跟上一个人的心情变化。

因为人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候是突然消极无力,有时候是突然地打鸡血。人根本就控制不住情绪,也无法预测自己的情绪变化,那么外界的环境就更加不可能配合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了。

如果一个环境可以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那就是非常舒适了。

这种讨论是自古有之,古人讨论分为人性、情绪、行为。

古人认为人性是叠加状态的,未发就是人性,已发就是情绪。折叠两种状态的是人性,一旦坍缩就是情绪。

根据人性,可以分为善恶两个派系,比如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

根据情绪,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个派系。可控派系比如道教,认为可以通过修炼控制七情六欲。不可控的,比如法家,认为人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行为,而不是情绪。

人性激发情绪,情绪引起行为。

如果能控制情绪,那就是理智,但大部分人做不到。所以只能用法律道德约束行为,这就够了。

人性这种东西,人类根本无法感受到,只能感受到情绪。所以人性到底是恶是善,也不是为了讨论人性,最终还是落实到情绪和行为上,人性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发做好事的基础,人性恶,那就用外力控制去做好事。

不管善恶,最终还是要做好事,只是一个是自发做好事,一个是被迫做好事。

至于情绪是不是可以控制,很多宗教都有情绪管理的修炼,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情绪,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杜兰觉得训练肯定有点作用,但主要还是要看天赋。有些人天生就可以控制情绪,看着就很冷血,有些人天生就多愁善感,看到什么都会共情,甚至是不该共情的时候也会共情,比如同情犯罪分子。

所以人性、情绪、行为,人性最不可琢磨,情绪有些可控有些不可控,行为大部分可控,少部分控制不住。

既然这样,那么人性、情绪、行为和环境的关系自然是各种的对抗,就不可能舒适。

所以祖国人越是想要舒适区,就越是找不到,但他又不能放弃,就是是反复寻找,做各种尝试,寻找那些能让他安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