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项目会议上,小宇再次诚恳地说道:“我理解大家对实验风险的谨慎态度,但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不断挑战未知、突破常规的过程。如果我们总是因害怕失败而固步自封,科学又怎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呢?新的实验技术虽然有风险,但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模拟和论证,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预案,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经过多次的沟通和协商,小宇的真诚和专业逐渐打动了其他成员。项目团队最终决定采用一种折中的方案:先进行小规模的新实验技术尝试,同时保留传统实验方法作为备用,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调整策略。
一天晚上,林宇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公司内部管理改革的推行困难重重,一些老员工对新制度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他们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方式,认为新制度是对他们多年工作经验的否定,甚至在工作中故意消极怠工,给改革的推进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林宇为了说服这些老员工,已经连续几天加班加点,与他们一对一地谈话,嗓子都变得沙哑了,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苏瑶也因为工作室课程调整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虽然新的课程设置得到了大部分学员的认可,但仍有少数学员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有的学员希望增加特定艺术风格的课程,有的学员则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苏瑶为了满足这些学员的需求,不断地调整教学计划,与老师们协调教学资源,每天都忙到很晚,身心俱疲。
小宇也一脸疲惫地从房间里走出来,国际联合科研项目的压力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虽然团队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但新实验技术的尝试并不顺利,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而且,由于项目是跨国合作,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在时间协调上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沟通成本极高,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饭菜的热气腾腾却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压抑氛围。林宇率先打破沉默,将公司内部管理改革遇到的问题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苏瑶和小宇。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这些老员工的抵触情绪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他们的不配合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改革的进度。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苏瑶心疼地看着林宇,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安慰道:“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遇到阻力是难免的。你要多和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未来。你可以组织一些老员工座谈会,让他们把心里的想法都倾诉出来,然后再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相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小宇也关切地说:“爸爸,你可以找一些支持改革的员工,让他们去做那些老员工的思想工作。毕竟他们之间更容易沟通,说不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接着,苏瑶也说出了工作室课程调整遇到的问题。她皱着眉头,有些发愁地说:“虽然大部分学员都对新的课程设置很满意,但还是有几个学员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满足他们。”
林宇思考片刻后,建议道:“对于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学员,你可以单独和他们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然后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又能体现工作室的专业性和人性化。”
小宇也说:“妈妈,你可以在工作室设立一个线上意见反馈平台,让学员们随时都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这样你就能更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做出相应的调整。”
小宇也将国际联合科研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告诉了父母。他有些沮丧地说:“新实验技术的尝试遇到了很多困难,而且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也很不顺畅,我真的担心项目会失败。”
林宇鼓励他说:“儿子,在国际合作项目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是很正常的。你要学会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科学理念。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协商,一定能够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要相信团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