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是运送的粮食,武器装备,还有其它的军用物资,也会在这个过程之中被摧毁,或者是被八路军的部队缴获。
反击战一打响,不过是五六天的时间,河北南部的日军就有些撑不住了,反复地向华北派遣军司令部请求援兵。
可平津地区的那些日军部队,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原因很简单,四军的轰炸在这些日子,似乎减弱了很多。
可谁都知道,这并不意味着四军的进攻结束了,恰恰相反,这意味着四军地面进攻很快就要展开了。
所有的日军一线部队,都开始在这个时候,进入到全力备战的阶段之中。
他们知道,进攻很快就要开始了。
只是进攻并不是最先在张家口,亦或者是河北北部发动起来的,而是在乌兰察布方向。
上一次将乌兰察布收复了之后,胡老六带领部队,又向北推进了两百公里左右,这才停了下来。
只是这一次,他们的进攻目标,却是整个察哈尔地区。
这一次胡老六集中了足足六个合成旅的兵力部署在正面,同时还有四个合成旅,部署在侧翼,另外几个合成旅,则是作为预备部队,随时支援前线。
在他们的正面,察哈尔地区的日本守军,在这段时间虽然也得到了不少的增援,但是整体来说,和胡老六带领的北部远征军相比,不管是兵员的素质还是人数上,以及武器装备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负责这个方向作战的,仍旧是梅津治郎,以及坂本桥奈。
只是现在的梅津治郎,在经历了连续的溃败之后,虽然还可以勉强坐稳现在的位置,实际上可以调动的兵力已经很少了。
前前后后增援过来的,还有收拢回来的溃兵,加起来也就是十五万人左右。
这里面还有很多部队,原本根本不能算是一线的野战部队,而是治安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五万人的伪军部队。
加起来勉勉强强二十万人,但是他知道,实际上敢在正面,和四军装甲部队碰撞的,也就是原本关东军的十万人左右。
剩下的察哈尔派遣军的人,还有那些伪军部队,都是武备废弛,不堪一击。
对于他来说,眼下如何利用察哈尔地区的纵深,来获取足够的时间,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眼下的察哈尔地区,可以固守的位置太少了,敌人的装甲部队只要后勤跟得上,那就可以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将他们的多个据点彻底摧毁然后占领。
所以梅津治郎知道,自己唯一可能赢的地方,在于四军的后勤。
这么多的装甲部队,每天消耗的物资是海量的。
他如果可以将敌人的后勤补给线路切断的话,正面战场则是诱敌深入,让敌人将战线不断拉长,补给线也不断拉长。
如此一来的话,随着战线拉长,敌人的后勤压力也会不断增加,到时候自己再迂回包抄敌人的后路,配合着平津一带的日军部队,是有胜利的可能性的。
至少可以很大程度上,延缓敌人在这个方向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