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王舜臣神臂擅射,关大刀噤声不言

水浒之狄家将 太玄岳 2171 字 2个月前

于是王舜臣这手箭术震慑住了敌人,给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也在同一时间开始重整宋军,恢复了士气。

没多久,敌军又冲了上来,一场恶战就此爆发,这场激战一直从下午持续到了晚上,堪称昏天黑地,血流成河,在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王舜臣射出了上千只箭,箭无虚发,射到手指破裂,血流满臂。

在场众人听闻,无不骇然,俗话说临阵开弓,箭不过五,就是说一个士兵在一场战斗之中最多能拉五次满弓,然后就没力气了。

也许有臂力过人着能够超出这个限制,但是两个时辰内拉弓射箭上千次,这个频率如果是真的话,只怕是这人的两个臂膀都得废了!

最终,凭借着王舜臣的勇猛和担当,宋军才平安脱险,反败为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相比于后羿射日、李广射虎之类的传说,王舜臣的战史详实而生动,其中的细节也经得起推敲:这是一件彰显勇气与力量的壮举,也是人类切实可以做到的壮举。

可以说此战宋军之所以没有全军覆没,绝大方面的因素都要归功于王舜臣,也可以说是王舜臣凭靠一己之力就扭转了战场局势。

“两个时辰,一千多支箭,这还是人吗?”

“丑郡马”宣赞嘴巴都张开了,他也是擅长骑射,能用连珠箭对射赢了番将的狠人,但是让他两个时辰射一千多支箭,他无论如何都办不到,要是一整天还差不多。

“千真万确,那一站,洒家也在。”

“花和尚”鲁智深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就是证明王舜臣能耐的最好铁证。

按照这么算,王舜臣在近四个小时的战斗里,发射了一千多支箭矢,这里以他在四个小时中射出一千支箭为标准,经过了计算,那么他大概是一分钟就能射出4.17支箭,相当于是大约每14.4秒便射出一箭,考虑到休息和更换装备等消耗的时间,王舜臣的射击频率极有可能高于10秒/箭。

这种射速和战绩称他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神射手”一点也不为过,这也是为何现代网友送给他“宋朝加特林”、“固定炮台”等“美誉”的原因所在。

“而且,他那弓箭也是特制的,仿造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大黄弓,长短足有五尺。”

鲁智深和王舜臣关系很好,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王舜臣的力量和他不相上下……

这种长短的弓箭,在宋朝堪称是绝无仅有的,这长短和弓重几乎和清弓无异。

千万别小看清弓!清弓是中国历史上最晚出现的大反曲弓,其杀伤力、破甲能力堪称那个年代的“反器材步枪”。清弓以“力”作为拉力单位,一个力≈13磅(5.85公斤)。

明、清两代,武举人的考核标准都是能用3力的战弓在清初,八旗兵普遍能开7力以上的硬弓(91磅)。

而实战中,60磅清弓即能轻松破钢板。经实战测试,清弓的破甲能力远胜于同等磅数的英格兰长弓,100磅的清弓,其破甲能力就相当于160磅的英格兰长弓。

王舜臣的弓箭就是自己改造的,使两端的弓梢变得更大更长,并反向弯曲,是标准的大反翘长弓梢。这样就使得在杠杆作用下,弓箭手只需用较小的拉力就能拉开更大磅数的弓。

换句话来说,这种弓的结构可以在拉弓时提高能量转换,使得拉弓较为省力,还增大了拉距,当然这也让开弓射箭的射姿变得特别丑,谁看谁吐槽,以及使得弓的射速较慢。

并且为了增强使用这种大威力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他们将弓上的环形弦垫改为了固定式的凹槽状弦垫,更高更大,弦垫上还装有皮革,以缓冲弓弦撒放时的巨大力量,减少对弓体本身造成的冲击,还能够很好的防止“翻弓”。

但是以王舜臣不逊色于鲁智深的力量,射速慢在他手里完全可以用力量弥补,根本不慢,箭无虚发。

这种弓箭已经非常近似于经满清女真人改造后的大梢弓,清朝八旗兵的制式弓形清弓,可以说是这种改进领先了时代很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