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皇的龙威之下,太子的那点小心思翻不起一丝浪花来。
晨练后。
沐浴更衣,一身清爽地宇文衍来到两仪殿。
侍女琴儿已经点燃茶炉的炭火,把水烧开了。
皇帝泡茶用的水是从终南山石涧打来的山泉。
茶叶是各地进贡的上品。
随着贸易的迅速发展,炒茶技术也是步步高升。
福建的铁观音,江南的西湖龙井,云南的沱茶,河南的信阳毛尖等等。
都是十年内做出名气的茶叶精品。
宇文衍坐下,开始泡茶。
不一会。
墨言进殿禀报:
“陛下,农学馆贾大人来了!”
“宣!”
很快,贾仲明随墨言进殿,来到茶室。
“臣参见陛下!”
“季明来啦,坐吧。”
“谢陛下!”
君臣见礼后。
贾仲明笑呵呵地在皇帝面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他不过是读了些书的一介农人。
潜心钻研堂叔祖贾思勰的农学着作《齐民要术》。
响应皇帝招募进京,成为农学馆的负责人。
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没曾想,少年天子给了他大大的惊喜。
在宇文衍的大力支持下。
农学馆研制出曲辕犁、铁制农具,沤肥之术等。
摸索种植、养殖技术,大力推广阉猪养殖,研发猪饲料。
而后。
又在虫害防治,垄耕种植,果树嫁接,育苗等方面取得可观的成就。
还有大棚种植,杂交水稻这等创造性的农学应用。
特别是杂交水稻,直接让南方水稻产量翻了一倍。
另外。
推动冬小麦取代春小麦,让土地多种一茬大豆。
从西域引进的西瓜,棉花,橄榄树等作物大获成功。
可以说。
二十年来,农学馆为大周农业生产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让神州绝大多数百姓摆脱饥饿,开始吃上饱饭。
“季明,听说你总是废寝忘食地扑在城外实验田里。”
“你也年纪不小了,不要太辛苦。”
“下田的实际操作就让你的那些进士学生和农学馆人员去做。”
宇文衍看着贾仲明黝黑的脸面,及那双树皮般的粗糙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