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檄文讨伐

尧帝看向殿外,微微挑眉,穆王叔,你可准备好了吗?

“随喜,宫正司那里有什么动静吗?”

“回陛下,如贵人被用了重刑,却依旧没有吐口,昨儿夜里咬舌自尽了。”随喜回道。

不只如此,昨儿夜里被抓的宫人,在宫正司的酷刑之下,大多已经死绝了,尸体都被拉去焚化,估计早就变成一捧灰了。

“知道了,下去吧,等等,二皇子那里如何?”

“陛下,二皇子今夜歇在了栖梧宫,景夫人与二皇子说了许久的话。”

“嗯。”尧帝轻轻嗯了一声,没再说话,随即识趣的下去吩咐了。

魏太后的寿宴喧嚣了一日,第二日便归于平静,对于如贵人被送到宫正司,宫里人心众说纷纭,却始终没有打听出来到底发生了何事。

翌日一早,郑惜年原本打算带着李元睿去向尧帝认错,可惜到了宣室殿尧帝却并未见他们,直接打发了。

因为魏太子妃,安国公主在宣室殿与尧帝有要事相商,接下来的几日都是如此。

李元睿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或许等过几日,父皇就忘记了此事。

对此,郑惜年也无法,总不能拦着李元睿不去上课吧,这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只是自此之后,但凡是休沐日,李元睿总是借故温习功课推辞去栖梧宫,一个月去一次也就不错了,郑惜年还要为他遮掩,恐怕他传出个不孝的名声,当然这是后话了。

随着安国公主频繁的出入宣室殿,宫里的侍卫不知不觉也加紧了巡逻,总觉得会有大事发生。

如此过了五日,八月初六,安国公主准备启程回魏国,尧帝一如当初送她出嫁时一样,亲自送出了城。

安国公主离开后,李曦也带着江昱向魏太后,尧帝辞行,于八月初八正式离京,回了江宁。

外放的官员也各自回到自己的地方,不同的是,此次回京的官员,有两位是例外,承恩公之长子姚子忍留在了京都,升任吏部侍郎,二皇子的亲舅父,郑惜年的表兄崔允升任户部侍郎,加之郑惜年的长兄郑松年任礼部侍郎。

众臣纷纷猜测,这是陛下要为二皇子造势,至于姚子忍,人家确实有真才实学,外放多年,升任侍郎,并不算出格。

反而是崔家和郑家,沉寂了这么久,怕是要一飞冲天了。

不过对此流言,尧帝并没有制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而魏太后,自从两位公主离京之后,一场秋雨过后,便开始了抱病,奇怪的是,尧帝只去探望了一次,面色不虞的出来之后,吩咐人严加看守福宁殿,看似保护,实则是软禁……

尧帝十年八月二十七,魏太子妃回魏国的车驾,历经居庸关的时候,遭遇了刺杀,被担心妻子,前来迎接的魏国太子正好碰上。

太子妃受了重伤,魏国太子担忧妻子,送妻子归国后。

于九月十三,八百里加急,正式发来国书质问,势必要讨个说法,并开始整顿兵马,陈兵在居庸关外。

蜀国与魏国看似旗鼓相当,实则兵力上要差上魏国一筹。

尧帝为此忙的焦头烂额,一边命孔令宣亲自带着人手去雁门关查看,是何人伤了魏太子妃,一边安抚魏国。

事情到此时似乎僵持了下来,都知道魏国太子爱妻如命,此事若是不给个交代,怕是这友国就要变成敌国了……

福宁殿里,魏太后似乎并没有被软禁而不快,坐在窗边,看着瑟瑟的秋雨,长叹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封信,吩咐福顺,说道:“去吧,去把这封信交给定北王。”

福顺点头,随即安排人用最快的速度,将信送往边关。

而与此同时,孔令宣也查出,是定北王命人刺杀魏太子妃,目的是为了引起蜀国与魏国交恶,好坐收渔翁之利。

尧帝命定北王回京的诏书还未送达。

九月二十六,定北王手持太后密信,发了檄文,讨伐尧帝,声称尧帝不孝,软禁嫡母,如此不忠不孝的人如何为蜀国之君云云……顺便还挟持了左相孔令宣。

并带走了居庸关一半的兵马,足有二十万,准备向京都杀来。

与魏国的仗还未打起来,蜀国便要内乱了。

魏国依旧陈兵在居庸关外,虎视眈眈,而京都的京畿大营不过十万兵马,听闻蜀国内乱,雁门关也是不平静,雁门关的兵马不能动,一时,在京都的尧帝似乎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