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草的这个动作里,又有棍术的弓步撩棍、挑把棍,手腕一翻就是上步撩。
对,还有配合的步法。
许多长杆兵器的招数影子,好像这里面都有啊……
见骆一航有所感悟,桄桄爷又说了。
“你再想想,拿(jue)头翻地,一扬一落是個什么招。在井边上摇轱辘打水,拧腰转手是个什么招;你拿镰刀割麦,一拢一拉是个什么招;掰玉米的时候,左手稳右手挫是个什么招。”
桄桄爷说一个,骆一航就模拟一种,越使这些动作,觉得越像。
待骆一航招术有感悟之后。
桄桄爷再次开口,“你再想想,磨盘磨面时候,你脚上怎么发的力;一手掂锅一手炒菜,手上怎么用的劲。”
“你再想想,一手锄头挖坑,一手丢种,脚底下盖土,融起来是个什么路数。伱是怎么顺下来的,你脚底下会不会绊,顺序会不会乱,脑子有没有想。”
以及最后,“你想想在田里干一天,从早起到天黑,翻了四亩田,这一天你是怎么干下来的,中间你怎么歇的脚,怎么换的气,怎么干的活。是蛮干还是巧干。”
——
桄桄爷的这番话。
骆一航听进耳朵里那是醍醐灌顶啊。
前面说的是动作和发力,很好理解。
后面两个讲的其实是节奏,一个是快节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动作;一个是慢节奏,耐力及长时间战斗时候分配体力。
而这所有的,需要体会的,是一种感觉,对于身体控制的感觉。
要是放到武侠里,桄桄爷刚才说的这番话,就是武功秘籍的一篇总纲。
提纲挈领定基调。
庄稼把式,确实是庄稼把式。
厉害,是真的可以很厉害。
农活别看简单,动作发力都是几千年来无数代劳动者一代一代总结提炼的,绝对是最省力,最有效的,也是对于人体最舒服的方式。
毕竟,千百年来干农活可都不是轻省工作。
通过简单的农活,把动作发力各种融会贯通,融进自己身体里面,等学招式的时候再从身体里往出引。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是,怎么引出来呢?
骆一航在原地一直在琢磨,手里比比划划。
桄桄爷看着心烦,摇摇头,“瞎琢磨有个啥子用,给你的刀子呢,劈柴会不,上手劈。”
骆一航听话放下锄头,拿起单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