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三重喜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629 字 2个月前

单纯地告诉皇帝,宦官很危险,他会非常警惕地看看你道:

“那你说,谁不危险?你不危险吗?喝水不危险吗?喝水会得尿结石!吃肉不危险吗?吃肉还容易高胆固醇呢!”

所以,信任与重用宦官,往往都会是皇帝权衡比较之后的最终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确切地讲,它与大宋皇帝重用文臣的国策,没有什么本质化的区别。

青唐之事议罢,户部又上喜报:

之前受灾的河北路的各军州,于蝗灾之后抢种下去的新作物芋头,已经开始有了收成。按照第一批的早芋收成统计,已经实现了每亩地十五石的惊人收成。

这边刚报完,便有按捺不住的御史站出来质疑,北方小麦,熟田耕种亩产不过二石,这芋头又是何物?如此高的亩产,可是地方官员的弄虚作假?

户部官员不慌不忙地说:“此芋头的种子是由知沧州秦刚家乡的菱川书院所献,其亩产之数,也是因为其早有预测,户部及司农寺便都提前派了人下去,是亲自查收了多地的真实收成而统计后得到的数字。”

一听此物是与秦刚相关,御史台的一帮子人立刻偃旗息鼓,再也不敢出来多吭半个字——“恐秦症”已经成为今天御史台的共识了。

因为在此之前,凡是弹劾过秦刚的御史,就没有一个还能在京城可以立足的。

“菱川书院可是苏少师致仕后所去的地方?”赵煦听后,却是满脸喜色地记起了苏颂这位老宰相,在询问旁边的内侍并得到了确认后,连声点头道:“苏少师治学严谨、博洽古今,他所荐之物,当不会有差。河北灾后粮食匮乏,全靠朝廷赈济,难以为继。今日有此宝物济民,实是天怜我皇宋万民,也赖诸卿之努力。”

天子已有表态,还是蔡京率先站出来道:“自陛下受传世玉玺以来,然后便是陇右收复、今日以闻河北喜获芋头丰收以应对灾年,此为元符三喜!臣是以贺之!”

在其带领之下,其他臣子不断跟上,一时间马屁不断、奉迎如潮。

所谓的“元符三喜”之说,虽然听着牵强附会,但是它却是每一点都拍在了赵煦的心口之上,令其不由地喜笑颜开。

只有章惇冷脸站在了一旁,对于蔡京此时的行径,既为不齿、也极不屑。只是,此时的他在内心,却又隐隐地发现,那个被他屡次打压的秦刚,居然越来越开始展现出他不可忽视的实力,无论是在陇右的收复战中,还是今年对付北辽的边防治理中,他与他身边那帮让他并不以为然的小角色们,都正在开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日益成熟并拥有自己主见的皇帝也甚是看中于他。

那么,既然朝中这帮子蝇营之辈闹得他很是心烦不已,他倒是有心想动了再次拉拢秦刚的意思。再不济,如果能把他引入朝堂之中,也不会让曾布、蔡京这帮宵小过于得意。

大朝会之后的崇政殿议事,还没等到章惇拿定主意,想着如何找一个机会提及把秦刚调回中枢来任职时,突然就接到了一个极其意外的外交消息:

辽国东京道【注:主要是今辽宁省区域】发生渤海遗民起义!

渤海国是自唐以后,在辽东地区存在的一个国家,之后被契丹人灭了国。但是,一百多年来,其遗民的复国起义一直未曾中断过。

但是,之前的这些义军大多缺乏武器装备,而且又没有稳定的后勤补给来源,往往一经起事,很快就会被契丹人随便出动一支部队平定了。

但是这次,据说一支活跃在复州地方的渤海遗民队伍,居然在深山中偶然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兵器库,在这里面,刀枪铠甲样样齐全。

于是,在得到了这些武器装备之后,他们迅速形成了巨大的战斗力,直接便打下了复州。然后,他们并没有在复州这里停留,又向北攻下了宁州,再继续转战于东面,最终占据了穆州【注:今辽宁省岫岩县】及与保州【注:北朝鲜平安北道义州市今】这两座相对接近于高丽国边境的城市,并正式打出了渤海国的复国旗号!

起义义军派出了代表,分别向高丽与大宋表示臣服并请求帮助。其前往大宋的代表在沧州以西的海面上被新沧军的水军拦截,并将其使者与书信送至了京城。

【卷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