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阴阳家

按照邹衍的理论,皇帝之始是土德,因为木胜土,所以代替皇帝的朝代就是木德;因为火生土,所以代替夏朝的商朝是金德;因为火胜金,所以代替商朝的周朝是火德;

因为水胜火,所以代替周朝的秦朝是水德。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解释历史变迁和王朝兴衰。在那个诸侯相互讨伐的战国时代,邹衍的这一学说受到各国诸侯的广泛欢迎。

这种历史观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把新王朝的兴起看作是五行相生的必然结果,适应了建立新的统一王朝的政治需要。后来,秦始皇把“五德终始说”作为秦王朝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

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后世几千年。甚至华夏的传统医学——中医,也包含五行学说,形成了独特的中医体系。

古人片面地认为地球是方形的,我们位于中央,边缘都是海,分为东南西北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不仅指全国各地,还是四邻各族的居住区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邹衍却不这么认为。他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由小推大,由近推远,大胆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大九州说”。

按照邹衍的理论,华夏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名为“赤县神州”,意思是邹衍认为华夏其实是世界的1/81,并且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

中国的名称叫“赤县神州”,上古时黄帝以土德王,统辖的区域叫“神州”,炎帝统辖的区域叫“赤县”,黄帝打败炎帝后,统一起来的土地就称作“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是天下九大洲之一,中国之下又分小九州,成为“九州中国”,即大一统的华夏。

邹衍的“大九州说”在战国时代的确是惊世骇俗的。邹衍也是首次提出中国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位海洋理论家,也是第一位挑战传统“中国中心论”的学者。

虽然邹衍从未走出过华夏,也没有读过有关国外地理的书籍,但他的“大九州说”却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世界基本吻合。

在邹衍生活的战国时期,华夏(包括战国七雄及王室分封的其他小诸侯国)的面积大约相当于现在华夏的一半,即480万平方公里。

现在的中国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4,而陆地又占地球表面的约1/3。如此推算下来,邹衍时代的中国面积正好是地球总面积的八十几分之一。

大九州说中的“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与现代的七大洲划分也非常相近。

尽管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了邹衍去探索华夏之外的世界,但凭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他依然无愧于“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华夏人”这一称号

【一块气看懂兵家亚圣吴起#历史#小知识#战国时代】

他是战国第一名将,文武双全。他与兵家至圣孙武并称“孙吴”,被后世尊为“兵家亚圣”“武庙十哲”。然而,这位杰出人物却被冷落了千年。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位兵家亚圣——吴起。

兵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关于兵家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兵家源于九天玄女,有人认为其鼻祖是姜太公,也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

不过,当代人更信服的说法是兵家始于兵家至圣孙武。自古以来,兵家一直受到重视,兵书的发展源远流长,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兵法既是一部关于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南,也是一部关于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籍。

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主要宗旨。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是极为重要的大事。

《左传》曾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对于国家而言,祭祀和战争是两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兵家是最讲究实际功效的学派,其目的很明确: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