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青岛出版社给出的条件十分诱人,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其他福利都远超一般电影厂,但他深知,在这里可能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作。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凯歌带着歉意但又坚定地拒绝了江卫民的邀请。
紧接着,江卫民与田壮壮进行了交流。田壮壮同样出身于电影世家,父亲在电影行业积累的资源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一定基础。
和陈凯歌有着相似的追求,他对电影创作有着极高的自主性要求。
在听完江卫民介绍的工作内容后,他意识到在这样的框架下,自己难以充分发挥创作才能,无法通过电影尽情地表达自己想要传递的思想。
尽管江卫民极力劝说,强调未来可能存在的创作空间,但田壮壮还是婉言谢绝了。
与陈凯歌和田壮壮的交流虽然未能达成合作,但江卫民并未气馁,他紧接着与张艺谋、吴子牛、黄建新展开了沟通。
当江卫民向他们介绍青岛出版社的计划,以及一毕业就能直接担任导演这一难得的机会时,三人的眼中都瞬间绽放出惊喜的光芒。
在此之前,他们原本以为毕业后分配到别的电影厂,只能从基层的琐碎工作做起,一步一步地熬资历,经过漫长的等待才有可能成为正式导演。
可如今,青岛出版社提供的机会让他们看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更为快捷的发展道路。
不仅如此,江卫民还提到,在出版社工作满一年,他们百分百能够分配到住房,而且级别还不低。
对于刚刚毕业、面临着生活压力的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条件。
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
几乎没有太多的犹豫,他们当即与江卫民就合作事宜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确定了各项细节后,三人欣然与江卫民签订了意向协议。
拿着这份意向协议,江卫民马不停蹄地赶往文联。找到了文联华君武书记安排这三位新人导演的分配事宜,并汇报了青岛出版社后续的文化传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