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辛弃疾

当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在朝堂之上化为灰烬,当他的北伐策论被无情地践踏为尘泥,这位曾单骑破阵的将军,最终被囚禁在了江南的烟雨之中,只能以笔为剑,书写心中的豪情壮志。

在建康赏心亭,他拍裂栏杆,怒吼。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在江西鹅湖山,他怒掷酒坛,高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在京口北固亭,他长啸。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每一句诗词,都如同炸雷般震耳欲聋,每一首词作,都蕴含着铁血丹心,激荡着时代的风云。

辛弃疾,这位被逼成词坛飞将的奇才,即便是写田园诗,也带着浓烈的硝烟味。

他的“稻花香里说丰年”,背后隐藏着“沙场秋点兵”的肃杀之气;他的“天凉好个秋”,细听之下,竟是剑锋划过铠甲的铮铮之音。

他以词为战书,以酒为军号,在西湖的歌舞升平中,埋下了十万火雷,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

六十八岁,垂暮之年,朝廷终于想起了这柄曾经锋利无比的宝剑。

然而,当诏书送达时,辛弃疾已病入膏肓,躺在病榻之上。

他猛然睁眼,嘶声大笑,连呼。

“杀贼!杀贼!杀贼!”

气绝之际,手指仍倔强地指向北方,那是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是他一生未竟的北伐大业。

直至临终,这位将江南烟雨写成铁马冰河的疯子,都不曾卸下那身无形的铠甲。

今日,当我们重读《破阵子》,依然能清晰地听见战马踏碎冰河的轰响,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壮志豪情。

辛弃疾,这位用血与火写词的将军,早已把他的心跳刻进了华夏的血脉之中。

只要世间还有不平之气,稼轩词里的剑鸣,就永远不会停息,它将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属于华夏的辉煌篇章!

一条青绿色的小龙缓缓汇聚于面板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