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院士笑了笑:“看来杨院士还是很关心自己的学生啊。”
杨龙山:“只是想基于科学的态度,看看他的设想到底有几分可能性罢了。”
“其实就算有着大量的熔洞穴,建立月球基地还是很难。水、食物、氧气……都制约了我们在月球上建立基地。”
“也就是说……他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嗯,很重要的一小步。知道月宫一号吗?”
“这是……类似于嫦娥一号的探测器?”
田院士摇摇头:“不是,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造生物圈,我们模拟在太空中的恶劣环境,仅携带初始输出物资,看看我们的人能生存多久。”
杨龙山明白了:“那这个月宫一号成功了吗?”
“14年5月,我们的实验进行105天圆满成功。”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月球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了?”
“恰恰相反,月宫一号包含了一个植物舱和一个综合舱,前者面积69平米,后者面积42平米,加起来不过111平米。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技术,仅能建立一个111平米的‘基地’。”
杨龙山皱眉。
不用对方继续说下去,他都明白要面临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如果未来要在月球上按照冯尚的想法发展可控核聚变。
那么这个111平米的“基地”显然是无法满足的。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建立月球基地这件事情上,还处于一个起点?”
“可以。”
毕竟现在的2017年,载人登月还都处于一个计划阶段,并没有成功实施。
建立月球基地更是八字没一撇。
杨龙山心中有数了。
等到冯尚讲完草案之后,杨龙山第一个站了起来。
“冯尚,我问你。假设你在月球上成功地建立了月球基地,还成功地提取到大量的氦3,那么采用托卡马克还是采用仿星器?”
“支撑超导磁体的材料你想好用什么了吗?约束等离子体的方案想好了吗?聚变产生的带电阿尔法粒子想好怎么去除了吗?中子产生的破坏又该怎么解决?”
“可以说目前关于可控核聚变的那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你要我们如何相信你的方案?”
“假设现在月球基地凭空出现,你打算让月球基地等你这些问题解决等几年?”
“我想你应该知道,月球基地在短时间内就是个赔本买卖。”
“等你的时间越长,亏得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