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书院求学的学子很多,海瑞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其中家世较差的一个。
虽说王阳明对外说的学院不止教儒学,还教其他的,但大多数人,或者说大多数带着自家孩子前来求学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圣人之言,将来好通过科举入仕。
王阳明是谁?那可是龙场悟道的存在,在文人之中都快被吹上天了,之前平定宁王叛乱,如今的皇帝登基之后更是青云直上,直接大跨步,最后到了南直隶巡抚。
如果不是王阳明父亲的突然去世,所有人都相信,他的仕途绝不止于此,和仕途相比,这位阳明先生的才学更是惊人,门下的弟子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儒。
这等名师,不设门槛,只看学生资质,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诸位,今日把你们叫来,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旁边的这位,这位是锦衣卫指挥使周衡器,也是老朽的忘年交好友,本学院的创立,本是衡器的意思。”
王阳明向一众学子以及学子的父母介绍周楚道。
众人听到这话,看着周楚,感受着这个年轻人身上那自带的上位者气息,眼睛都亮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个书院和锦衣卫指挥使这种通天的大人物还有关系。
锦衣卫虽然对百官而言臭名昭著,甚至很多文人也很痛恨,但这不代表这些学子的父母瞧不上锦衣卫,要知道每一个锦衣卫的职务都是极其难得的。
特别是京城的锦衣卫,见官大三级,可以说横着走,锦衣卫之中,也有不少是文官转过去的,为朝廷,为大明都是做了不少事的。
再加上周楚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这两年办的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可能这些人知道的不全,甚至有些只知道一鳞半爪,但这不妨碍他们明白周楚的身份非同一般。
倘若他们的儿子能被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看重,进入锦衣卫的系统之中,那也算是一步登天了,要知道就算参加科举,还不知道要考多少年呢,即便千辛万苦考中了进士,还要去翰林院,不知道熬多少年才能往上爬。
甚至大多数都没有进翰林院的资格,直接被外放做官了。
官场波谲云诡,谁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算计,锦衣卫则要安全得多,虽说升迁的途径可能不像进士那般多,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学院之中,不谈官职,只谈学问,今日我叫阳明先生把大家召集在这里,是为了向大家展示本书院的另一门学问,格物之学。”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议论纷纷,格物之学自古有之,不过是一些数术之类的小道,在他们看来,学这些东西将来或许饿不死,但绝不会有多大的出息。
“这位指挥使大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只教圣人之学不就好了,这格物之学又不能科举。”
其中一个中年男人小声地对身边的同伴道。
“小声点,你不要命了,这位指挥使大人也是你我能够置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