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七步成诗

龙国以一己之力把发展中国家这个词改变成褒义词,其他国家都是不发展国家。

西方科幻片吹过的牛逼,我们都在慢慢实现。

就像以前他们的科幻片里面有一个镜头,太空空间站伸出一个机械臂,把卫星上的太阳能板给拆走了。

空间站装个机械臂不出奇,出奇的是这个机械臂能够自己在太空中行走,这要不是央视播出的一档对话节目,我们恐怕都不知道,咱们的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一不小心又是全球独一份。

这央视记者在采访中国空间站系统总是杨红时,谈到了空间站的机械臂,在空间站对接之后,其实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现场来完成的,比如太阳能板的组装调试,舱外设备的检查和维修等等,那这也是航天员时常需要出仓工作的原因。

如果有了机械臂的帮助,不仅能调整那些巨大的组件,而且也能减轻航天员的工作量。

根据杨总师的介绍,当初他们设计机械臂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天宫的构型比较巨大,如果想要照顾到空间站的所有地方,那经过我们航天员的计算啊,至少需要一根70米长的机械臂。

这么长的机械臂如果非要设计呢倒也能设计出来,但是用杨总师的话说,那咋运上去呢?后来航天研发团队发现了一种昆虫,头可以变成尾,尾也可以变成头,还能自主爬行。

我们的研发人员受到启发,将机械臂设计为头尾可以互换的模式,在天宫的外表设置了七个基座,相当于最多七步就能让机械臂爬满整个空间站。当机械臂的头部插入一个基座的时候,它原本的尾部就能从之前的基座中抬起来,然后就变成了头部去完成需要做的工作。

这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机械臂七步巡游,这样的设计,整个机械臂只需要10米的长度就够了。研发团队还另外设计了一根更短的机械臂,两根机械臂能够自行对接,个别超长距离的工作,拼接后的机械臂也能完成。

这些操作说出来简单,但要想实现却要求必须有超高的视觉识别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和智能判断技术等等,而且机械臂在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之后,还要回到他初始的基座中。

而这一切也不需要航天员手动控制,机械臂自己就能归位,您说科幻不科幻吧。反正看过机械臂操作视频的话,我是忍不住从心里面觉得太科幻了。

一个人,你只有知道他所经历的一切,你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和所作所为。

同样,一个国家,你只有深入了解他的历史过往,才能明白今天的来之不易。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真云的发言同样获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刘慈新笑着说道:“好一个风景这边独好,青山文化国际传播大奖,一共九大奖项,文学、艺术、教育;医学、农业、科技;新闻、和平、慈善,涵盖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