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月黑风高

谁能这么干?谁敢这么干?还有王法吗?

胡质心中的呐喊旁人可听不到。无论如何,这是个新的军情。在搞清楚状况之前,胡县令立刻做了以下防范措施:首先关闭城门、加强警戒;然后派快马向周围县府及六安的曹仁报告预警;最后命令县内的男丁全部来署衙画押报到,随时准备征用。

郝昭差不多已成光杆司令,对此胡质也爱莫能助。随县不在边境,县内只有一百多号县兵以及数十个衙役。这些人拿起刀枪来说好听是武装力量,放下刀跟老百姓也没多大区别。平时维持个治安还行,上战场打仗?那想都不用想。

郝昭对此也没报过希望。就县兵这个素质,还不如他的押运部队呢,他才看不上。现在的麻烦是丢了物资和部队如何回去交差。万一上面怪罪,来个军法从事,死得岂非太冤了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幸运的是这群贼人来得快去得也快。胡质关了三天城门,不见任何动静。派人出城探查,根本找不到贼人的影子。若非那遗留在道路上被焚烧的车辆残骸,任谁都会觉得是郝昭在撒谎亦或是他见了鬼。

眼巴前算是安全了,可不代表以后也安全。这伙人来去无踪,那可比赖着不走更吓人。县城自持力有限,不可能永远封闭,若开了城门,谁知道他们啥时候又杀回来?

想来想去,还是得派大军清理掉这个隐患。否则整条运输线都无法动弹,这物资还怎么往前线运?想到此,胡质急忙修书一封,命快马加急送去宛城,交南阳郡守定夺。

南阳郡郡守名叫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他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经荀彧举荐归附曹操。在杜畿的时代,他只是众多人才之中很普通的一个。但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个人其实很不简单。

他有个儿子叫杜预,后来接替羊祜都督荆州,是灭吴的前线指挥官;还有个后代叫杜甫,后世称为诗圣,一生创作诗歌无数,流传者超过1500首,成为新中国广大中小学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扯远了。

且说杜畿收到胡质的公文,看完内容吓了一跳。按照文中的描述,这伙人必然是正规军无疑。丞相与东吴交战,敌军若能大摇大摆进入南阳郡腹地,那可是天大的事。

杜畿不敢怠慢,立刻修书,同时向曹操和曹丕报告,并着手组织部队,做好调动的准备。

得知有敌军在随县附近活动,曹丞相立刻火冒三丈。自己领着十来万人在这里一口一口地攻营拔寨,怎么老家让人给偷了?孙权这娃儿当真有些邪门,也没听说他有部队调动,这人是从脑门上飞过去的么?

既然补给线遇袭,那就不能得过且过了。后勤无小事,任何疏漏都可能关系到大军存亡。曹操可不会犯袁绍在官渡犯的错。当即下令虎豹骑向随县进军,尽快找到这支神秘的偷袭部队,消灭它。

曹休领了命令,二话不说,抬腿就走。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神出鬼没的袭扰者通常人数不多但行踪不定,你去找他是找不到的。为了尽快锁定敌军的位置,曹休将虎豹骑以百人为单位分成小队,散布在后勤路线上,互相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其中一支遭遇到敌人,可立刻快马通知附近的友军,一层一层传递下去,就能快速重新集结,钳制住对方。

办法虽好,不过也得对手配合才行。虎豹骑从六安出发,沿着道路向西搜索,走了十天,没找到任何线索。就连曹休都开始怀疑会不会是情报有误了。毕竟这里是我军后方,敌人在此补给困难,快打快走才符合常理。这么久不见动静,这太反常了。

曹休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但这恰恰是魏延想要的效果。首战告捷后,他便带着部队向东潜行,进入到大别山区。这里沟谷交错地形复杂,山中森林遍布、水源充沛,部队可以靠打猎获取食物,也无须担心暴露位置。

魏延准确地把握到了曹军的心理,极动之后跟着是极静,利用巨大的行动落差给敌人造成一种错觉,诱使敌军再次松懈下来,为自己创造新的机会。

果然,虎豹骑到了随县一无所获,曹休只得上报未发现敌情。曹操不禁疑惑,一支千人的部队规模虽不大,可站在地上也是一大坨,怎么可能消失的无影无踪呢?莫非袭击自己的真的只是些山匪,抢完得手便回家过年了?

不止曹丞相这样想,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想法。唯一一个持不同意见的是郝昭,他可是面对面跟这群人战斗过的,确定那不是匪徒。越是找不到越危险,不把他们搜出来,回头还得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