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当众提出“五年平辽”的战略目标,同时请求崇祯帝许他便宜行事之权,又请求皇帝允许吏部和兵部的用人、户部的转饷以及工部的制造都要配合他,并且不要听信任何谗言。
在五年平辽的美好愿景下,崇祯帝一一答允,赐予袁崇焕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
很多时候,我觉得袁崇焕很像北宋的王安石。这是两个果决无畏近乎刚愎自用的勇士。
王安石不畏天地、不法祖宗、不恤人言,摒弃所有反对的声音,奋力推动改革。袁崇焕也一样,他绝对的相信自己,行事果决。
他重回辽东前线后,委任祖大寿守锦州、何可纲守宁远、赵率教守山海关,又对外联络明朝藩属朵颜三十六家,善加安抚。
然后他毫不犹豫地先斩后奏,诛杀东江总兵毛文龙,接着上疏请罪。
毛文龙早年承袭伯父世职,参军入伍。他在辽东抗金时,曾以不足两百人奇袭镇江(今辽宁丹东),生擒后金守将佟养真。后来,他领军入驻朝鲜皮岛,开东江镇,成为该镇总兵。他在这里练兵、兴学、通商、屯田,成为明朝埋在后金后方的一颗钉子。
毛文龙镇守东江镇,也算粮饷物资充足,但是他不快乐,因为他觉得自己远居敌人后方,条件艰苦,理应得到更多补助。
明廷也不快乐,眼下到处都要用钱,国家资用不足。毛文龙既然能自给自足,就不应该要得更多。
因军资问题,毛文龙屡屡与明廷发生矛盾,于是一些人认为他骄纵不法,建议移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袁崇焕当然也不会很快乐。他上任伊始,即与毛文龙会晤,就粮草、兵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谈判显然没有达成共识,袁崇焕于是下令逮捕毛文龙,当众宣布其十二当斩之罪后,用尚方宝剑将其斩首。
他本以为一剑下去,会皆大欢喜。谁知结果更让人不快乐。
袁崇焕低估了毛文龙在其部众中的影响力。被杀后,东江部众尽皆痛哭出声。袁崇焕不得不加以抚慰,称只有毛文龙一人有罪,其余人无罪,并赶紧给他们派发钱粮,以稳定军心。
崇祯帝在得知毛文龙被杀后,十分震惊。只不过毛文龙人死已不能复生,此刻又是用人之际,于是他佯装温和,反而对袁崇焕下旨安抚。
但袁崇焕让他失望了。皇帝很失望,后果很严重。
袁崇焕更加不快乐,没有了毛文龙的牵制,后金大军再无后顾之忧。这一年十月,后金新晋大汗皇太极虚晃一枪,佯装西征蒙古,途中突然掉头,兵分三路突破大安口等长城关隘,直逼北京。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死,袁崇焕率关宁军从宁远回防不及,后金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己巳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