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新的公派留学生吧?
徐谨言留意了一下,却没上去打招呼。
他是个比较内向,不喜欢太多社交的人,朋友太多,对他来说甚至是一个负担。
“先生,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打来了电话,希望你能回电。”
刚进家门停好车,迪莉娅就迎了上来。
“好的,多谢。”
进了家门扫了一眼,发现小妹还没回来。
或许是高中的上课时间比大学更长吧,徐谨言也没在意,直接进了书房拨通了霍克的号码。
“你好,霍克,我是徐。
听说你们找我?”
当电话接通后,徐谨言率先开口。
小主,
“哦!
终于联系到你了,有大事!”
电话里,霍克的声音急匆匆的,嗓门也很大。
“什么事,不着急,慢慢说。”
听到耳朵里传来的声音,徐谨言赶紧把话筒拿开一些。
“时代周刊希望通过我们联系一下你。
他们想对你做一个专访,然后把你的照片放在封面上。
是不是很惊喜?有没有觉得很意外?”
电话里,霍克非常的开心。
“时代周刊?
找我?”
听到霍克的话,徐谨言确实有一些小小的吃惊。
作为一个创刊有60多年的顶级杂志,时代周刊如今在全球都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直到后世也是如此。
很难想象,一个美利坚本土杂志社,却从未停止过从大洋彼岸远眺华夏,在他们笔下的华夏人、华夏社会和我们自己了解的华夏人、华夏社会的认知中,总是有些独到之处。
从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北洋冯将军开始,时代周刊总是透过这些华夏面孔来解析华夏历史,揣测华夏社会走向。
因此,时代周刊选中徐谨言,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
毕竟,徐谨言现在已经几乎可以说是美利坚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
他的作品你甚至能在每一个家庭里找到。
所以,不管徐谨言现在究竟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