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朱皇帝老狐狸一个,怎么可能彻底放手权势,让朱企鋘父子,变的权势滔天呢。
“差不多了吧”
“都起来,平身吧”
眼看着,站出来的朝臣们,就推荐了三个领头人,朱雍槺也就不拖拉了,大手一挥,让他们都起来。
看的出来,也就是这三个人,能有资格做首辅了。
礼部尚书程源,以张佐宸为首,是不打算站出来,参选首辅了。
兵部尚书邹简臣,刑部尚书杨昌彦,他们两人,根基太薄弱,远着呢。
“朕在这里,再强调一点”
“如今的大明朝廷,鼎立大西南,算是站稳了脚跟”
“但是,大西南的弱势,太明显了,丁口不足,赋税太少”
“所以说,国情如此,一切照旧吧”
“短时间内,朕不设丞相,也不会设内阁,更不会设首辅”
“六部二十四司,五寺三法司,各部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今年,从2月底开始,朱雍槺就带着大军,南征北战,厮杀在外。
但是,他的留守朝廷,运转的很好啊,效率非常高,所有的圣旨,都是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
当然了,这也是朱皇帝的威望,太高了啊,军政一把抓,强势强悍,朝臣无法反抗。
“倘若”
“将来的某一天,朕再次御驾亲征”
“你们也放心吧”
“朕也会安排留守大臣,共同执政,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
没错,这个大事情,朱皇帝也考虑了很久,才最后做出的决定。
一句话,国情太复杂了,大明朝廷,不能苟在大西南,一直不出去。
丞相和内阁,好处非常大,优势非常明显,即便没有皇帝,他们也能正常运转。
但是,一旦成势了,内阁就会成为皇权的绊脚石,甚至直接对抗。
这可不是开玩笑,大明的内阁,可是有能力,直接驳斥皇帝的圣旨啊。
就像刚才的任命,如果朝臣们不愿意,张佐宸又是首辅的话,局面就非常难堪了。
很明显,现在任命首辅内阁,等同于朱皇帝,给自己挖个深坑,再把自己埋进去啊。
在明朝的历史里,朝廷的诏书,就分好几种,圣旨、中旨、手谕和口谕。
正规的圣旨,是皇帝签署盖章,内阁首辅审核,代表着最高权力的政府专用文件。
中旨,仅仅代表着皇帝,压根没有经过内阁首辅的审核,效力大打折扣。
至于手谕,就是小纸条,口谕就是动动嘴的功夫,那就更不用说了,废纸都不如。
“吾皇万岁”
“陛下圣明”
“大明万年”
、、、
一群老狐狸,听到朱皇帝的声明后,也是一脸的无奈,唯有再次躬身行礼,高呼万岁。
这群人,无论是支持谁,此时的内心,油然而生,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啊。
上面的朱皇帝啊,顶盔掼甲,仅仅20岁,看上去面容稚嫩,实际上却是老谋深算啊。
这里面的门门道道,皇帝一眼就看出来了,就是不给机会,让朝臣抱团取暖,有实力对抗皇权。
没有了内阁,就没了首辅,没有了首辅,朝臣就是一盘散沙。
一句话,朝廷的六部,还有其他部门,就是骡子的命,累死累活的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