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是侍中兼刑部尚书颜真卿上到城头,展开制书当众宣读移地健、巴扎尔汗等十余战俘罪状,情节各不相同,但是按唐律都得死。
谋逆或者背刺宗主国,都是十恶不赦之罪!
当然,这些乱臣贼子也不是一点活路都没有。
只要圣人李适开金口,大臣又没有反对意见,就可以活。
唐太宗时期还有唐高宗时期都有这样的先例,比如颉利、阿史那贺鲁,唐玄宗时期赦免的西域藩国的小王就更多。
至于田承嗣他们这些节度使同样有机会活命。
造反固然是不赦之罪,可田承嗣他们毕竟没有公然造反,只是清君侧。
所以移地健、田承嗣这些人的生死全在李适的一念之间,李适果如李晟所料,把决定这些人生死的权力给了王臣。
“爱卿,这些人都是你抓获的,你来决定他们的生死吧。”
“不敢,圣人你才是一国之君,只有你能决定臣民生死!”
王臣不要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他只想要实实在在的利益。
李适再三坚持,王臣坚决推辞,俩人推诿了几个来回之后,最后还是李适退了一步,他担心王臣一言不合又要拔刀架脖子上。
李适站起身缓步走到承天门头。
聚集在天街(承天门横街)以及承天门大街(承天门到朱雀门的南北向主街)上的十数万官员士民抬头,热烈的山呼万岁。
看着城楼之下高呼万岁的官民,李适同样变得心潮澎湃。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逃离长安时,李适已经十四岁,所以他是见过天宝年间时长安城内的盛世气象的,尤其是当高仙芝和封常清从安西远征归来,在勤政楼向皇曾祖父玄宗献俘时,那种大气磅礴、恢宏壮阔,真的是没有办法用笔墨来形容。
只不过,官民百姓身上的那种雍容之气已经回来。
官民百姓对大唐的那种无限热忱也已经恢复如初。
近几年大唐对外用兵屡屡大胜,叛乱藩镇也被朝廷讨平,大唐眼看就要中兴,长安城内数万官员及几十万士民对大唐的信心和热忱再次被激发出来。
连巴扎尔汗、移地健、田承嗣等“战俘”也受到了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