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前,一盏古灯洒下柔和的光晕,将桌上的宣纸染成一片淡金。
此刻,苏青云正心无旁骛地凝视着面前的白纸。
忽然,他深吸一口气,闭目沉思起来。
脑海中,《滕王阁序》的壮丽江景、人文荟萃、宴饮欢歌逐一浮现,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宏图美景仿佛就在眼前。
真正顶尖的书法,是以书入画。
但在执笔前,必须酝酿气势。
一气呵成,一往无前。
良久,苏青云缓缓睁开眼,右手握紧紫毫笔,左手轻展宣纸,开始了一场顶尖书法的展示。
笔尖触纸,如蜻蜓点水,又似猛虎下山,瞬间,一行行字迹跃然纸上。
起笔处,他以篆籀之法写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八字,笔力沉稳,线条圆润,犹如古铜镜映照出历史的厚重;
转瞬之间,他又化繁为简,以行草挥洒,笔势疾徐有度,如风卷云舒,将《滕王阁序》的豪放与婉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开篇两行,笔墨浓重,犹如钟鼓齐鸣,震撼人心。
随后,笔锋陡转,行笔流畅如江水奔腾,字字如珠,疏密相间,恰似江面上泛起的涟漪。
随着笔墨的流淌,苏青云的情感也随之起伏。
他时而疾书如风,时而缓笔如溪,时而顿挫有力,时而连绵不绝。
每一笔、每一划、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既展现了他对《滕王阁序》深刻理解,又体现了他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
一旁,周元培的笑容早已经僵在脸上。
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震撼、惊骇和难以置信。
书法还在继续。
直至最后一句“槛外长江空自流”,苏青云的笔锋陡然一收,如江河归海般沉稳有力。
这一句既是《滕王阁序》的尾声,也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他以苍劲老辣的笔触,勾勒出“长江”二字的浩渺壮阔,又以留白的艺术手法,让“空自流”三字在纸上形成无尽的遐想空间。
所谓岁月流转、人事代谢,唯有江水恒流。
这寥寥几笔,已是书道之巅。
从书写,到搁笔,一气呵成。
苏青云负手而立,凝视着眼前完成的作品,还是叹了一口气:
“字由心生,今日无酒无月,少了些许快意,多少有些生涩。”
这话说的也没错。
艺术作品这种事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就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来说。
王羲之在明媚春风中,与友人宴饮,见山川美景,酒至酣处,大醉写出了《兰亭集序》。
据说,王羲之之后又反复写了好几遍,都没有再复刻出这样的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