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里德曼之后,他接连采访了其他几名会德语的犹太人,而他们与弗里德曼不同,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对本地阿拉伯人的敌意,有“应许之地”的宗教原因,也有被阿拉伯人针对的现实原因。
毕竟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矛盾不断,居住在犹太聚居区内对阿拉伯人无感的普通犹太居民有可能因为阿拉伯人的针对而变得反阿拉伯人,一名普通的对犹太人无感的阿拉伯人也会因为双方的矛盾而变得反犹太人。
这样的现实让凯文顿觉一种无力感,通过调查他发现犹太人的进入带动了巴勒斯坦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国际共管会的人来讲,经济发展就代表着利润,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国际共管会开放移民,鼓励犹太移民来到这里推动经济发展。
但犹太移民来到巴勒斯坦地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他们不闻不顾,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他们不去调解,小矛盾不闻不问,大矛盾派出宪兵用枪指着两边的人别闹,在黑黢黢枪口的威胁下,双方的矛盾被迫平息,这样的办法确实平息了一时的矛盾,但在平息的矛盾之下,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积蓄起来的怒火,迟早有一天,这怒火会彻底爆发。
晚上三人在一家旅馆住下,第二天继续在耶路撒冷做调查。
三人行走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除了调查,他们也去看了看耶路撒冷的知名地点,三人在行至一处广场的时候,他们见到了正发生矛盾的一对群体。
走进围观的人群当中,凯文看向两帮人的方向,他通过双方的服饰就能看出来,这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两帮领头的人正站在一起争辩着什么,而两帮人手上拎着各式的冷兵器,各自用敌视的目光怒视着对方的人。
而在围观的人群中也不时窜出去几个人加入其中,有突然出现的阿拉伯外援,也有赶来支援的犹太人,但总的来讲,阿拉伯人要远多于犹太人,围观的群众也以阿拉伯人为主,假如真的打起来,犹太人是绝对不占优势的。
“请问你知道他们是因为什么吵起来的吗?”
凯文来到一名从外貌上来看应该是欧洲人的路人身旁对他问道,对方瞥了凯文一眼,也不知道他听没听懂德语,但从态度来看他显然是不想搭理凯文,摇了摇头。
“打扰了。”
凯文向后退了一步,接着就拿起相机,对着现场拍照。
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峙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吵的是越来越激烈,双方加入争吵的人也越来越多,眼看双方就要打起来的时候,凯文听到一旁的骚乱声和汽车引擎的声音。
“是宪兵队来了!”
小主,
扭头看去,凯文看到几辆军车从道路驶入广场,接着一队队士兵从军车上跳了下来面对着对峙的双方列队站好,争执中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在宪兵队到场后便不再争吵,而是一同用不善厌恶的眼光盯着向他们走来的宪兵队军官。
“诶,吵什么吵啊,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谈谈吗?”
面带笑容的军官走上前充当着和事佬,不管双方谁错谁对,强行拉着两帮人的领头握手言和,两人的眼神几乎要把对方给吃了,而军官可不管这个,见两人握手之后他拍拍手,微笑着说:“看吧,和好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现在请二位带人回家吧?”
犹太人首领和阿拉伯人首领还想再说些什么,军官见状便张开眼睛,威胁式的发出了一声:“嗯?”
“啧。”*2
两位首领发出了不满的声音,瞪了对方一眼后转身带着自己的人离开,等两拨人彻底离开后,那名军官也拍拍手收队离开了广场。
看着用粗暴手段调解矛盾的宪兵队,凯文三人只觉得气愤,本来他们认为占据阿拉伯人土地的犹太人行为不对,但见证了宪兵队的调节手段后,他们更加厌恶这个宪兵队,哪有强逼着两个仇家握手言和的啊?
见证了国际共管会是如何调节双方矛盾后,凯文在耶路撒冷买了一台编写打字机,直接开始为自己接下来要写的书打草稿。
在耶路撒冷待了两天的时间,凯文三人回到了塞得港,凯文和博德把阿萨尔送回他的家中并给他一次性结算了五百马克的工资后就离开了。
二人在塞得港乘船回到德国,一周后,十二月三日,两人回到了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