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子制造的时间为1932年,而虎符的制造时间,则是1477年,二者相差甚大,根本不可能为同一期物品。
阎庆俞黄杨木匣放在桌上,取出下面的黄色底衬,赫然出现了一枚泛青的子弹壳。
“这是……”
阎庆俞目光一紧,“昨日注意力都在虎符上,没想到,盒子里竟然还有一件。”
阎庆俞将弹壳从木匣子里取出,放在从窗户缝隙渗透进来的阳光下,弹底残留的"奉天兵工厂1934"钢印在光线下泛青。
而在弹壳上,还残留着些许血渍。
阎庆俞起身,从旁边的工具箱里翻出来一把小巧的改锥。这些工具,都是铁蛋之前从轧钢厂里顺回来的。用这小子的话说,干一行,总的有点念想。
返回桌前,阎庆俞手上的改锥尖顺着弹壳螺旋纹路滑动,眼眸紧紧的盯着上面,心中还在暗自琢磨,"不是中弹溅血,倒像有人刻意涂抹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事儿变的越来越复杂了。”
阎庆俞挠了挠头,“要不然就如同铁蛋所说,算了拉倒,怎么感觉这里面的事儿,好像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有点不太够呢!”
心里泛起一抹担忧。
很多时候,不知者反而是最为舒服的状态。知道的越多,麻烦事儿也就越多,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可还没有等到阎庆俞想明白,铁蛋忽然掀帘子冲了进来,浑身散发着冷气。
"打听到了!"
铁蛋从怀里掏出本泛黄的《北平市志》,"1937年7月28日,有个叫陈焕章的少校带着半块虎符失踪在南锣鼓巷。"
书页间夹着张卷烟纸,上面是铅笔拓印的新闻:"抗日军官深夜失踪,疑遭日特暗杀"。
阎庆俞抬头看着一脸兴奋的铁蛋,“速度这么快?”
二人分开满打满算,也就2个小时多点的时间,1937年的资料,很多早已遗失,这个他有所准备,即便是铁蛋啥都没找到,也属于正常,可这2小时的功夫就查到了这些,却是让他有些没反应过来。
“部里的档案库里放着当年的资料,我跟库管说了一嘴,没想到这事儿他竟然知道!当年编制北平市志的时候,这事儿不知怎的,竟然还被写了进去。顺带着,还有那天的报纸!
不过就如你说的,没有后续,纯属是个断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