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组建商队

郑颢神色沉静,问道:“杨大人找下官是为何事?”

看着身前姿仪出众,气质卓越的青年,杨学士抬手抚了抚长须:“郑大人将近弱冠,不知可有婚配?”

郑颢:“没有。”

杨学士眼底划过几分满意,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继续道:“我妻家有一位外甥女,其父任地方通判,因怜女儿娇弱,便将其交予我夫妻二人抚养。我那外甥女形貌出挑,贤良淑德,若是能寻得一位良人,必定能与夫君举案齐眉,白头偕老,郑大人之意?”

杨学士留有余地,询问对方的意见。

不过,他不觉得郑颢会拒绝,出身庶族的新科状元在朝廷地位尴尬,世家不会将族中之女嫁给对方,家世低下的岳家,这位新科进士恐怕也看不上。

他妻家的外甥女无疑是对方最好的选择。

“下官无心于儿女情长,只愿为陛下效力。”郑颢道。

杨学士抚须的动作顿了顿,而后,他抬眸看向身前的青年,见对方神色丝毫不变,沉稳如常,没有半分松动之意,他脸上笑意淡下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学士道:“郑大人真是忠心耿耿。”

郑颢:“为人臣本分如此。”

杨学士甩袖离去。

郑颢转身,抬腿回到办公之地。

乾清宫。

半人高的炼丹炉赫然立在屋内中央,身着龙装的建安帝打坐于炼丹炉前,抬手将朱砂,硝石投入炼丹炉内。

片刻,整个屋子弥漫起朱砂硝石的气味,然而,伺候在两边的太监宫女宛若死尸一般,在烟雾袅袅的室内,静静地垂首站立着。

一边炼丹,建安帝仍能分出一丝精力对前来汇报的人问话:“你说翰林院杨学士想要将妻家的外甥女许配给明章,但被明章拒绝了?”

汇报的侍卫回道:“郑大人言‘无心耽于儿女情长,只愿为陛下效力’。”

丹炉云雾袅袅,建安帝眯起双眼,享受地吸收炉内丹药的香气,片刻他道:“算是忠心。”

这桩婚事即便郑颢答应下来,建安帝也不会怪罪对方,因为杨学士与其妻家在朝中并非重要人物。

他开口下命道:“传朕旨意,授翰林院修撰郑颢兼任监察御史。”

王公公应道:“是。”

王公公让手底下的人前去翰林院传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

朕膺天命,统御万方,夙夜孜孜,惟以彰善瘅恶、肃清吏治为念。昔周公制《周礼》以察百官,汉武设刺史以巡郡国,皆欲使政通人和、纲纪不素。今仰稽古制,俯察时宜,特命朝臣兼摄宪职,以广耳目、严风宪。

尔翰林院修撰郑颢,才猷敏达,操守端方。兹授尔兼任都察院监察御史,赐铜印墨绶,秩正七品,仍领原职。其责有三:一日巡察州县,凡官吏贪墨、狱讼冤滞、赋役不均者,得以便宜纠効:

二日风闻言事,遇民生疾苦、边关军机、宗藩隐情,许密疏直达天听;

三日荐举贤能、察访草泽遗才、忠良被抑者,具实以闻。

尔其持身若玉,执法如山。当思御史之台,乃朝廷之霜斧;宪臣之笔,实社稷之金绳。倘有徇私枉法、怠职渎责者,必依《钦定宪纲》严惩不贷!若使吏畏民怀,朝野清晏,则功在鼎彝,朕不吝封侯之赏。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钦此!”

宣旨的太监将圣旨交给郑颢,恭维起对方,见新科状元还算好说话,才领着身后的小太监离开。

接受来自周围官员形色各异的注视,郑颢姿态沉稳,拿着圣旨回屋。

新科状元兼任七品监察御史,在翰林院吸引了一片围观,他们私下议论纷纷,不知郑颢如何入了陛下的眼,但此事放在整个朝廷中,犹如沧海一粟无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