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
“他还设立安西四镇,与草原各国融洽相处,被尊称为‘天可汗’,但凡是朝廷征召,只需一卷诏书,各地番王可汗都群起响应。”
“他手底下也是群贤毕至,天下英雄几乎全都主动投靠了他,而且他用人唯贤,不问出身,能征善战之辈数不胜数。”
“那他是如何笼络到天下英雄的人心的呢?”诸葛亮问道。
他现在缺的就是足够的人,手底下的可用之人只有一个姜维比较全面,其他人都各有各的特点,只能做到任用一时,却没有办法独当一面。
刘能也知道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于是说道:“首先一点就是,他自身就是一个能征善战之人,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用的是一张巨阙天弓,登基之前历经数十战全胜,其中一战还是八百破十万,并当场活捉了敌军的主帅。”
“其次就是他实行了前朝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诸葛亮不禁疑惑道。
刘能笑着说道:“对,科举制度。”
“咱们大汉实行的是察举制,由地方推举人才,不过这种办法极其容易被地方上利用,只是推举自家人,皇权渐渐就被地方门阀控制,例如司马家就是利用这种办法渐渐篡位的。”
“不过这种办法带来了五胡乱华,其中的下场你应该也是知道的,所以后世的皇帝就开始思索其他的解决办法,最终,有一个人想到了科举。”
“所谓科举,就是以考试的形式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和现在的对策、试经差不多,只不过科举制度会更加摒弃地方上的影响,纯碎以个人能力来授官,而且不看出身,即便是像桑弘羊那样的奴隶,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这样一来,的确可以将所有的人才都纳入朝廷的管控之中,不过地方上的豪强怎么办?朝廷没了他们的支持,地方上是会动乱不止的。”诸葛亮立刻便察觉到了其中的问题。
刘能点了点头说道:“对,这就要求朝廷的力量必须远超地方豪强的力量,李世民自身就是一个非凡的将领,又几乎打遍了整个天下,唐朝实际上就是他打下来的,所以他拥有绝对的力量,可以压制住地方豪强的反对声。”
“那他薨逝之后,科举制度又是如何推行下去的呢?唐朝之后的朝代也不会认可吧?”诸葛亮问道。
刘能淡淡回答道:“这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个人了。”
“他的名字叫做黄巢,自身就是一个地方上的盐商,早年间一样参加的科举,却因为门阀垄断而没有中举,他一怒之下就领悟了一个道理,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更容易。”
“所以他便散尽家财,组织起了一支反军,带着人打进了长安城,将这些豪强在朝廷中的官员一网打尽。”
“再加上唐末乱世,豪强们没了官员,彻底沦为了地方大员的肥肉,不得不任人宰割,从此之后就再也没能兴起。”
诸葛亮还真没想到刘能的答案居然是这样的,不禁感叹道:“这也太残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