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家依然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读书不能考秀才,除了败钱,什么用都没有。
路禾想了想问道:“秀荷姐姐,你觉得咱们村里,识字的人多吗?”
“多!”
孙秀荷立刻道:“咱们村我这般大的,比我大上五六岁的,基本都识得几个字,再不济一些数字和自己的名字,也是认识的。”
“因为那时候文先生来了,教书还不需要束修,对不对?”
“嗯,但也就出了你三叔和你小叔叔两个秀才。”
“可是你看我爹,我二叔,他们都识字,想去哪里便去哪里,想买什么便买什么,走在街上看见招牌,便知道里面是做什么的。”
“便是签了什么契,也不怕因为不识字被人糊弄。”
“想要给亲人写信,提笔也能写上一页,哪怕字有些丑……这不好吗?”
“我好像懂你的意思了……”
孙秀荷恍恍惚惚,懂,但不能理解。
“反正钱是你的,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我给你管着账就是。”
“谢谢秀荷姐姐!”
不出两日,正农忙的众人,发现文先生的院子被拆了,木料砖料一车车的拉过来,显然是打算原地重建。
众人还以为哪家要住过来,一打听,没有,倒是有人看见路禾见天儿的在那里转悠。
路平下地时便被人截住问了话。
“你们家打算回村里来住啦?咋不在路正边上盖房子,跑到文先生那院子里去了?”
路平被问的一懵:“啊?谁说的,我就在家帮着秋收几天,还要回去呢!”
“是吗?那我看你闺女在文先生院子那里转,以为盖房子呢!”
这下路平更懵了,他也看到文先生院子被拆,送来的料材,但没想到自家闺女在弄哇!
满心疑惑,等到晚上吃饭,他才问出口。
“小禾儿,村里有人跟我说,文先生那院子,是你拆的?咱要搬回来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