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上屋抽梯(一)

借古鉴今 忙种 1388 字 26天前

“上屋抽梯”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八计,属于并战计。

这一计的原文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主要是指故意给敌人可乘之机,诱导敌人向前深入,然后切断其支援和退路,让敌人陷入绝境。

从实际运用来说,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是刘琦问计诸葛亮。刘琦为了躲避后母的陷害,在高楼上请诸葛亮为他出主意。诸葛亮不肯说,刘琦就命人撤掉楼梯,让诸葛亮处于没有退路的境地。诸葛亮这才给刘琦出主意,让他请求外出镇守江夏,以此躲避灾祸。在这个例子中,刘琦就是巧妙地运用“上屋抽梯”,让诸葛亮不得不为他出谋划策。

在军事领域,此计也经常被使用。比如,先故意给敌军一个看似有利可图的进攻路线或者据点,等敌军深入后,就断掉他们的后路。敌军因为没有了后援和退路,心理上和实际作战条件上都会陷入被动,这样己方就可以更有效地歼灭敌人。不过,这一计要注意把握好时机,不能让敌人轻易识破,而且在运用时要考虑到切断后路后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歼灭敌人,避免“引狼入室”的情况。

在商业竞争中,有一些公司会采用“上屋抽梯”的策略。例如,某些科技公司会先以低价策略吸引竞争对手进入一个新兴的细分市场。当竞争对手大量投入资源,如建立生产线、拓展销售渠道后,这家公司再凭借技术专利或者独家资源等手段,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切断竞争对手的后路。就像之前一些智能手机品牌在初期以低价手机抢占市场份额,等其他小品牌跟进后,再通过垄断高端芯片供应或者操作系统升级来挤压对手的生存空间。

在求职场合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有些不良公司会以高薪职位吸引求职者前来面试,要求求职者先完成复杂的项目方案或者提供创意。等求职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后,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录用,然后利用求职者提供的方案来完善自己的项目,这也是一种“上屋抽梯”。

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有这种情况。比如,有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先鼓动他人去参与一些争议性的活动。当他人陷入困境或者受到指责时,这个人却置身事外,不再提供支持,让对方独自承担后果。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战争中“上屋抽梯”的成功战例:

桂陵之战

- 背景: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援。

- 过程:孙膑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直捣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回师救援,庞涓率魏军主力与齐军在桂陵相遇。齐军佯装败退,庞涓中计追赶。齐军利用有利地形设伏,等魏军进入包围圈后,突然出击,大败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