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科研币奖励,科研币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张硕不由得笑了出来,他感觉就像是每天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一大笔钱。
这笔钱多到……
“再进行一个难度稍低的B级任务,直接就能完成?”
他思考的赶忙摇头,绝对不能有这种想法。
那和败家子有什么区别!
在任务进度达到百分之百以后,张硕也知道了框架规划中的问题。
不是某个框架,也不是某个模块或算法设计,甚至不是量子研究所的问题,问题出在了这一部分规划和核心算法的对接上。
每一部分单独拿出来都没问题,但放在一起却出现了问题,主要是因为算法和计算逻辑的关联,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漏洞,要解决这个漏洞必须要添加一个新的模块。
这就和量子研究所没关系了。
张硕拿着所有资料回到了计算机房,随后就开始新模块的设计工作。
一切都在脑子里,需要的只是写出来而已。
大概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他就完成了新模块的设计,也顺便写好了功能描述,随后就给崔凯文发了信息,“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规划项目完成了,马上可以提交验收。”
“你们是什么样的验收流程?”
于此同时,高能所物理中心正在召开会议。
会议由所长吴建宁亲自主持,谈的是‘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的研究,参会的都是物理中心和计算中心的核心人员。
高洪利院士、谭志明院士,再包括曹孟波、崔凯文、鲍贺星都在。
ICHEP会议上,计算中心发布的成果引起了国际关注,其他的机构、团队都对于偏差分析算法很感兴趣。
据可靠消息,核子组织数据中心的小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研究也很顺利,预计三个月内就能完善使用。
他们还同步论证了大型实验的偏差分析算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让高能所的领导层有种焦虑感。
在实验数据偏差分析研究上,他们可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也以此连续发布国际关注的成果,领先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领先,就能一直有成果。
哪怕只是做个计算分析都能当做成果来发布,若是被后来者赶超失去了领先地位,成果、关注,一切就都没有了。
所以吴建宁就主持召开了会议,专门去讨论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问题,“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张硕的合作项目,自己也要组建团队研究。”
“大型实验非常复杂,要实现偏差分析不一定按照张硕的想法去做,也可以朝着其他方向考虑,找其他办法。”
“所以,我建议成立专门的项目组,从最基础的算法实现上去研究,争取在五年之内,完成这一项目……”
吴建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还在黑板上写上时间——
五年!
其他人讨论觉得也有道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他们也可以组建团队自己研究,也许能找到其他方法去对实验数据进行偏差分析。
谭志明当即举手表示赞成。
他一直都倾向于自己研究算法,而不是依靠其他机构团队,甚至是个人。
曹孟波也表示同意,再组建一个团队专门去研究算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张硕研究不出来,他们也可以自己想办法研究。
其他人也一一表态。
有的人说起了研究难度问题,他们以中心锚点偏差算法为基础,去研究大型实验的偏差分析算法,结果连参数关系逻辑都理不清楚。
现在说寻找其他方向,能找的到吗?
有的人则觉得有道理,找其他方向研究,也许就能有突破也说不定。
这时候,崔凯文忽然举起了手,“吴所长,刚才张硕给我发信息说,他们的算法规划已经完成了,问我们怎么验收……”
话音一落,房间顿时安静下来。
算法规划完成了?
吴所长才刚喊出了‘五年’的口号,那边连算法规划都已经完成,对照一下也太尴尬了。
谭志明惊讶的喊出声,“这么快就完成了?这才过了多久?这种大型的算法规划可是要逻辑完善的,出一点问题的影响都很大。”
“这个项目的资助总经费可是有五百万吧?”
“别是草草做了,就提交验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