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没抄蘅芜苑的原因……(2)

就在此刻,凤姐才如梦初醒般地看清了自己在王夫人心中那真实得有些残酷的地位。一直以来,她都以为自己在王夫人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但现实却无情地给了她当头一棒。

然而,令凤姐感到心痛的,并不仅仅只是王夫人一人而已。那位与她关系微妙的邢夫人,对待她的态度亦是如出一辙。其实,凤姐曾将满心的痴意都倾注在了王夫人的身上,期望能得到对方的重视和认可。但若是有人因此指责她不孝顺婆婆,那着实是冤枉了她。

虽说凤姐并未替婆婆在王夫人跟前争夺权势,可在生活中的诸多琐事上,她对婆婆可谓是尽心尽力、关怀备至。尤其是在贾母面前,王熙凤更是毫不吝啬对邢夫人的赞美之词,时常夸赞邢夫人如何如何疼爱宝玉(即便这样的事情压根儿就未曾发生过),只为了能给邢夫人挣足面子、增添光彩。

而在处理具体事务时,譬如当贾赦妄图讨要鸳鸯作小妾那件事儿上,凤姐深知其中利害,便毫不犹豫地直谏邢夫人莫要这般行事。只可惜,邢夫人一意孤行,根本听不进凤姐的良言相劝。对此,凤姐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她已经尽到了为人儿媳的本分。

总的来说,凤姐对待婆婆邢夫人还是存有几分孝心的,两人之间也能够维持着一种表面上还算过得去的正常相处模式。不过,邢夫人可不这么看待凤姐,在她的眼中,凤姐俨然就是王夫人阵营里的人,是她的敌手,甚至可以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邢夫人无意间捡到了那个绣春囊,若是依照常理推断,她理应首先将自己的儿媳凤姐唤至跟前,母女二人私下里郑重其事地商议一番应对之策,而后才会去告知王夫人此事。毕竟,荣国府中的这几位豪门贵妇本应齐心协力、携手并肩,一同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风化事件。要知道,此类风化事件倘若处置不当,那后果不堪设想,整个荣国府都极有可能因此沦为众人的笑柄,颜面尽失。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邢夫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她并未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亲自领着王熙凤前去拜见王夫人,而是仅仅派遣王善保家的将那绣春囊封存妥当后呈送给王夫人。此举无疑是邢夫人向王夫人放出的一记大招。

很显然,邢夫人意欲借此向王夫人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在她的眼中,王熙凤这位儿媳已然被排除在外。此时此刻,她正毫不掩饰地向王夫人公然宣战——倘若王夫人连家事都治理得混乱不堪,那么这家业是否也应当交由她来掌管呢?

就在这时,那位已被压榨得精疲力竭的王熙凤,不仅未能得到来自亲姑姑邢夫人的丝毫支持与庇护,反倒被无情地卷入到这场婆媳之间的权力争斗漩涡之中。

此时此刻,凤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她竟然同时遭到了自己亲姑和婆婆的遗弃!这对于任何一名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女子而言,无疑都是一场灭顶之灾。然而,身为精明强干的王熙凤又怎会轻易坐以待毙?她深知若不迅速采取行动,被邢、王二位夫人彻底抛弃便会成为无法挽回的现实。

于是,此刻的王熙凤大脑开始飞速地转动起来。她心里明白,当务之急便是要弄清楚邢、王两位夫人到底意欲何为,唯有如此,方能顺藤摸瓜般地想出应对之策。而要说邢夫人的心思,倒也并非难以捉摸。就拿那绣春囊之事来说吧,如果置身于局中之人,自然而然地会认为此物乃出自贾宝玉之手,此等推断看似合乎情理:毕竟在偌大的大观园里,贾宝玉可是唯一的成年男子啊。

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邢夫人才特意派遣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呈送给王夫人。其用心可谓险恶至极,表面上虽未明言,但实则是在暗中向王夫人发难:瞧瞧你这当家主母是如何管教儿子的,竟让他做出这般不堪入目的丑事来!如此一来,既可以借机打压王夫人的威望,又能趁机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不得不说,这场风波背后所隐藏的权谋算计实在令人咋舌。

要知道,像抄检大观园这样的事情,倘若一旦传播开来,对于荣国府内那些尚未婚配的女子们而言,其声誉必将遭受严重损害。毕竟这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此有伤风化之事又怎能完全隐瞒得住呢?毫无疑问,它必定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这般浅显易懂的道理,王夫人岂会不知晓?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即便深知其中利害关系,王夫人最终却依旧放任这件事情的发生。只因为她乃是宝玉的亲生母亲,无论如何也要护得宝玉的清誉周全。哪怕证明宝玉清白所采取的手段堪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昏庸之策,她也全然不顾及自身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