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文要义
(一)本品正为诠量久远本地之三身佛,只是一心之体用。即此一心,若体性,若作 用,皆无有量。法身无相,心体本空,是性空无量。心性随缘生起妙用,报化有相,是缘起无量。
这一段说明,其实佛陀的三身通通是无量的。怎么说呢?因为从一心的体用来说,体,就是法身,因为他是离一切相的,所以法身常住。因为他本来就没有相状,所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个可以理解。
但是心性透过理观、事修,修六波罗蜜以后成就的报身跟化身,他有相状。因为报身他有无量功德、无量相好。不过这个地方报身有两种,我们后面会说明。一个是自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的话,他是跟法身在一起的,列入本门。第二个,是他为了十地菩萨所现的身,叫他受用报身。他受用的,这个就属于迹门了,迹门所收摄。
那么,不管是他受用报身,不管是应化身,是缘起无量。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应化身是无量,寿命无量呢?因为他一个应化身结束了,他又会出现一个应化身,他不会停止的。所以,你不用害怕你错过了两千五百年前,你要害怕的是你善根具足没有。你只要善根具足,你来生马上投生到佛土去。就是说,每一尊佛成佛以后,他们都释放强大的愿力在摄受众生,而我们之所以没有被愿力给摄受过去,是我们善根不够。
所以你不用去埋怨,去后悔,我们没有赶上两千五百年前那一个时代,后悔也没有用,关键是这个世间上有无量无边的佛陀,而每一尊佛都释放强大的愿力在吸引我们。我们现在要反省的是:在那么多诸佛的摄受当中,我们怎么没有被其中一尊佛摄受过去?按照《法华经》的思想,就是你的出世善根不成熟。因为佛陀不摄受人天种性的,因为人天种性是共外道。
所以,你会往生到佛净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要么有出离心,要么有菩提心。你说,欸,净土宗呢?净土宗你也要有出离心,也要有菩提心。这个往生的心跟出离心、菩提心是随顺的,没有一个人往生不想成佛的,极乐世界的安排就是为了佛道安立的。所以,严格来说,佛陀的三身都是无量的,是这样子的。
我们看第二段。
(二)佛为执迹门应身佛者,示佛久远已成之本门法报二身,令知应身佛乃法报二身所起之随缘妙用。佛为执法身常住,无修无证者,示法身虽众生本具,要由修功圆满,方得开显,令知慕果修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面讲到一心体用而安立无量寿。第二层意思,这以下讲到破除两种执着。
佛陀为执着迹门应身佛的,开显佛陀的本门的法报二身;为执着法身常住的,佛陀告诉我们,你要“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就是破除执理废事,也破除执事昧理,让你保持理事无碍的中道。这是第二个意思。
看第三段。
(三)本品“开迹显本”,所开显者,即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之“一心真如”之体,无有始终,名为无量寿。不仅佛寿无量,众生寿亦无量。
这段是很重要!这段是佛陀讲<如来寿量品>最深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为什么要讲本门呢?就是在说明,其实本门的法身功德,就是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诸佛所证,正是众生所迷。
这一点蕅益大师很强调。就是说,我们到本门以后,你一定要怎么样?开始把前面的三周说法的一心三观,要跟佛陀的法身功德串连起来。一佛乘的思想,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果不能切断的,不可以切断的。就是因为你修理观,启动你一念心性的清净跟具足,所以你才有法身,而这个法身就是你理观来的。所以蕅益大师讲,这个一念心性正是众生所迷,也正是诸佛所证。
所以这个观心就关键了。所以你就知道,我们从果地的功德知道,三世诸佛的功德,有无量无边的变现,来自于——因为他空中的月亮,来自于法身。而为什么有法身呢?是来自于理观的智慧成就的,其他的六度都是助行而已。是这个概念。
这个地方等于强调,理观是整个根本,因为它贯穿了从你前面的名字即佛的整个修学过程。
你名字即佛就开始有理观了。你要说,我不会修理观,那没关系,读诵。透过语言文字,透过读诵,文字般若总可以吧?你每天读个半个小时,你的心中也是有一念心性的觉悟跟观照,你每一天在栽培你的法身。
欸,你慢慢进步了,到五品观行位,开始不用文字了,开始“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观行即法身。你不要以为你没有法身,你那个法身叫观行即法身,小幼苗。
然后你进入相似即法身。佛陀还为了相似位特别讲一品叫<法师功德品>,六根清净位,那个时候你的法身会现出在六根里面。所以,尽管还没证得法身,他有一种相似的气分出现,你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意根产生重大变化,别人看不到的你看得到,别人闻不到的你闻得到了。这个时候虽然还是业报身,但是你的内心的法身有一定的水平了,就是相似位。
到真正的一念相应,分破无明,法身显现。
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说,诸位!佛陀的法身不是佛陀专有的,这个就是圆教的思想特别的地方,因为它“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圆教的好处就是,你一开始就站在跟诸佛同一个水平上,佛陀也是在一念心性显出法身,而你在一念心性修观。就是说,你一开始就回家,虽然你没有你爸爸那么有钱,但是你别忘了,你跟你爸爸是住在同一个家庭里面,这是圆教的思想。所以,真正的六即佛,只有圆教有这个意思。就是你在读诵经典的时候,你就有名字即法身,你就有名字即报身,你也有名字即应化身。
所以这个地方,这个意思就在强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妙因妙果不离一心,这个才是本品的真实含义。就是把你这个果报跟前面的因地串连起来,这个就是更深层的意思了。
己二、广开显断疑生信 分二:庚一、诫信;庚二、正答
我们前面简略地介绍这一品的题目跟内涵,现在我们看经文的己二,广开显断疑生信。前面是略开显以动执生疑,这以下广泛地开显来断疑生信。
断什么疑呢?前面在<从地涌出品>,佛陀不是说这些法身菩萨是我度化的吗?那就产生了疑惑了。因为“佛得道甚近,所成就甚多”,释迦牟尼佛成道只有五十年,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够教化出数目甚多、功德广大的从地涌出的法身菩萨呢?那么这以下就正式地要断疑生信,佛陀开显本门的功德来断疑生信。这以下分两段。
庚一、诫信 分三:辛一、三诫;辛二、三请;辛三、重请重诫
先看庚一的“诫信”,佛陀先作一个告诫,要我们生起真实的信心。
辛一、三诫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佛陀正式地开近显远之前,他作了一个重要的告诫,说“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讲三遍。这个“诚谛”,就是真实语。
佛陀说法有两种:一种叫做随情说,随众生的心情。众生什么心情呢?“众生没在苦。”所以众生追求的是什么?要么安乐,要么解脱。那佛陀就满足你的需求,就讲三乘的法门,就为实施权,说三说近,就是方便说。但这个不是佛陀的真实语,这个是佛陀为了摄受我们而为实施权,讲安乐道,讲解脱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个是随智说,佛陀的智慧说。这个就是佛陀真实的语言了,就是开权显实,开近显远。这以下的本门的功德是佛陀的真实语,佛陀已经不考虑众生的心情跟需求了,必须把佛陀的本地功德、本地风光讲出来。这先作一个告诫,三遍的告诫。
辛二、三请
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如是三白已。
这个三请跟三诫其实不是分开的。古德解释说,它是弥勒菩萨一次的白告启请、佛陀一番的告诫,然后第二次的白告启请、第二次的告诫,再第三次的启请、第三次的告诫。它是中间互相掺杂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说,诸位!我们回忆一下,当初的三周说法的启请者是谁?对!舍利弗尊者,是声闻众。所以,因地的时候,请求什么是佛陀的智慧,它的启请者是声闻弟子,舍利弗代表。而到了本门的时候,声闻众已经不是当机众了,他退回影响众、随喜众了,真正的当机众是菩萨,弥勒菩萨。因为他的本门功德甚深甚深,只有菩萨可以请问,所以,以弥勒菩萨为首了。
所以这个本门的请法者是菩萨,弥勒菩萨作为代表。
辛三、重请重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