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第129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252 字 2天前

我们看壬二的“生报”。生报就是来生的果报。

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

常不轻菩萨增长寿命以后,他又教化了千万亿众。又教化了很多,这个就不完全只是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了,就是其他的人,使令他们安住在无上菩提,就是开始产生《法华经》的内观的思想。

那么《法华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一般学佛,就是从三乘的修学,就是从因缘去追求。修四谛法,去追求我空的真理;修六度法门,去追求六度的功德。这个因缘观的特点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生”它有什么好处呢?它鼓励我们去修学,一切的功德可以创造。

但是到了《法华经》就不一样了。《法华经》强调的是内观,所以它强调一切法无生。就是,真正的功德是你能念的心,你要去开显你内在的自性清净心,那是最大的力量,这个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以,整个佛力、法力、心力,三力当中,真正的力量是你心灵的力量,佛力跟法力只是一个助缘。所以,开显诸法无生而唯心所现,你能够知道诸法无生,你就安住无上菩提了。这种就是大乘善根成就,就不退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他教化这么多众生以后,命终之后,他自己得值二千亿诸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所以,说《法华经》,蕅益大师强调,这种果报的特点来自于得值诸佛。这个很重要!我们一般没有学《法华经》的人,跟佛陀的距离是很遥远的。就是你跟佛陀的关系,你找不到交集。就是当你选择流浪在外的时候,你想想看,你跟佛陀有什么交集呢?你追求的是法力不可思议,你就算忆佛念佛,你也是心外求法。

诸位!我们跟佛陀唯一的交集就是一念心性。唯一的交集!就是,从果报上是找不到交集的。你如果要从因缘所生法,佛陀是万德庄严,我们叫做业障深重。这两个一个是大富长者,一个是流浪的乞丐,这两个是完全没有交集的。没有交集,你怎么跟佛陀相遇呢?

但是,你一回光返照,欸,好了,那就十法界不离一念心性。所以,为什么诵持《法华经》的人很容易跟诸佛相遇?因为他是透过回光返照,所以他能够真正明白自他不二。套一句印光大师的话,“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你就直接进入了真如本性之海,建立跟十方诸佛自他不二,感应道交。这个就是常不轻菩萨来生的因缘,就是能够值遇二千亿佛,而且在这个佛法当中他继续说《法华经》。这跟佛结缘,跟法结缘。

壬三、后报

看第三的“后报”。

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

后报指的是未来多生以后的果报。常不轻菩萨从一念的随喜,修平等恭敬心,然后当生成就六根清净,后面就值遇二千亿诸佛。那么后来呢?后来又值遇了二千亿诸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佛。在这诸佛法中,他一方面受持、读诵《法华经》,一方面为人解说,所以最终能成就“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这个常眼清净,就成就法身了。前面的功德是六根清净,而这个地方成就真正的破无明证法身,就真正意义成佛了。因为你成就法身,就有三身了,所以诸佛的功德你都具足了,只是你的层次浅深不同而已。

成就法身以后,他就继续为四众说法而心无所畏。成就法身那就不一样了,那就是见道位了,真正见到了中道实相了。前面只是一种理观,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这是真正地证得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证得,所以内心就特别有信心,无所畏。

在来生当中,第一个成就法身。第二个,究竟成佛。

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

在未来世当中,成就法身以后,“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他成就法身以后,又供养了千万亿佛,那么对十方诸佛“恭敬尊重赞叹”,一方面种诸善根,一方面又“复值千万亿佛”,在诸佛法中开始积功累德。

我们知道,从成就法身以后,他就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了,开始发菩提心,广修六度,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最后福慧圆满,就真正地成就究竟圆满的佛陀了。

所以,释迦牟尼这一期的应化是要告诉我们什么事?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从一念随喜修起的。他一路走来,从六根清净,到成就法身,到究竟成佛。

所以这个人他是这样,就是说,你如果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你就越来越糟糕;你要走上了正路,你就越来越好。所以人就是要么越来越好,要么越来越差。而这个好坏就在于根本。当你的根本是错的,是颠倒妄想,那你不管是修什么法门,你就一路错到底了,就是《楞严经》说过的,根本成妄。所以你依止的真理是很重要!就是说,你依止的道理是错的,你如果懈怠,那还好。说我也不修行,那就算了,你越精进越糟糕。因为你一开始是虚妄的,是攀缘心的,是心外求法的,你越精进,你的思想是越偏差越厉害。你如果是正确的,就跟常不轻菩萨一样,一开始就是回光返照,依止不生灭的清净心来作本修因,所以他一修下去的时候,那就是顺风顺水,直接六根清净,到成就法身,最后究竟成佛,就这么一个过程。

这么一个过程,蕅益大师就提出一个问答。他说,常不轻菩萨,他就是一个果后的示现——你本来就成就法身了,那你是果后行因,回过来去示现一个一念随喜,那你为什么还要经过六根清净,到法身,到成佛呢?你既然是果后行因,那你就直接成就法身就好了!

蕅益大师说,不对。既然是果后示现,他所经过的过程一个都不能避免。他举一个例子。比方说过去有一个陶朱公,这个陶朱公善得致富的奇术,他很会做生意。你给他一块钱,他就可以把一块钱变成两块钱,两块钱变成四块钱,他很快就能够创造千万的财产。他善得致富的奇术,赚到了货值万亿以后,他把这个钱财全部舍出去,到另外一个地方。到那个地方,他也是做乞丐,先乞求一块钱,他从一块钱又开始他的做生意的技术,又变成万亿的富翁。他又把这些钱布施出去,又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这说什么事呢?就是法身菩萨亦复如是。他证得法身以后,他不会像阿罗汉,只是在那地方享受常乐我净的功德,不可能。他把法身功德置而不用,就是把它搁置起来不用,他回过头来,从因地修学,把他过去走过的路,从一念随喜,再走一次,不断地从果后示现当中去强化他内心的清净心菩提愿,去跟众生广结善缘。

诸位!是这样子,我们修行,要把法跟人分清楚。法,这不是佛陀创造的,是佛陀发现的。比方说四谛法。四谛法你能够去思惟无常,你自然内心就感受到痛苦。你从痛苦当中就知道,你的生命没有主宰性,就自然进入我空的真理。这跟谁去修没有关系。你就比方说释迦牟尼佛,他成就佛道了,示现变成一个凡夫,带领我们修四谛法。他的一念清净心菩提愿去操作四谛法,他也会产生无常故苦,苦即无我。就是,这个法门只要操作下去,它自然产生这个效果。说,那释迦牟尼佛您以前的法身呢?他法身可以暂时不用。就好像说,你的存折有一千万,你也可以示现变成一个乞丐,跟乞丐在一起。

就是说,即便是果后示现,果后行因,常不轻菩萨也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因为法尔如是。你不可能说,从一念随喜,不经过六根清净就直接跳到法身,不可能。他只是不断地这样他把过去走的路一次一次地走。

那么差别在哪里呢?差别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在。我们的成佛之道,从凡夫到法身走第一次的人就是不自在,因为我们带业修行。我们第一次走的人,内有烦恼,外有业力,又带有生老病死,所以障碍重重。我们第一次从凡夫走到法身是很辛苦的。但是诸位!你走过一次以后,你最后再来到人世间开始果后行因的时候,那你就不一样,你就是于法自在了。因为你没有烦恼,也没有业力,没有老病死,你完全是依止清净心、菩提愿,这个时候你修《法华经》就不一样了。

你带着你的徒弟在修的时候,你也是一样,你也是从一念随喜,六根清净,成就法身,究竟成佛,这过程是不变的。只是你走得轻松愉快,你走得自在,而你的弟子第一次走的时候走得不自在,就跟你走第一次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示现时他的阶位都不能有错乱的原因,这个法尔如是。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