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88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6277 字 14天前

那么反过来,如果有人受持读诵《法华经》,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知道,这个人在读诵受持《法华经》,他是做什么事?“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他在开显他的自性功德力。

诸位!佛陀的庄严是怎么来的?你不能说它是因缘所生法。说他过去生做了很大的布施,但是你有没有知道一件事情,佛陀所布施的寺庙现在都不存在了!那你说佛陀的功德圆满是怎么来的?其实佛陀供养寺庙是一个借假修真,佛陀透过供养寺庙的因缘,开显他的自性功德。如果你今天把功德安立在外境,那问题很严重。因为佛陀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但还有很多没有度,所以你就可以说,欸,佛陀功德不圆满。不能这样看。你这个是从因缘观来看。佛陀无量劫来修种种的布施忍辱,他的内心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度化一切众生。至于有没有度,那是因缘的问题,你跟他有没有缘。他自己的内心已经具足这个成佛的能力了,他有能力度化一切众生了。所以理论上,一尊佛就可以度尽所有众生,但是因缘上不允许,因为每一个人因缘有亲疏远近的差别。

就是说,佛陀的庄严,来自于他的自性功德力的成就;而你诵《法华经》,刚好也是在用自性功德来熏习让你庄严。所以,你跟佛陀的庄严来自于同一个出处,就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则为如来肩所荷担。”佛陀把你背在肩膀上,就是佛陀非常重视你,你跟佛陀同一个地位。其所在的处所,你应该向他礼拜,因为他是未来之佛。恭敬、尊重、赞叹,乃至于用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跟肴馔(肴馔就是熟食),乃至于作种种的梵呗来赞美,以人中的上供而供养之,乃至于天宝,以天上的宝花来散落在他的身上,还有天上的珍宝来奉献供养他。

“所以者何?”当然,做这些供养除了恭敬、皈依以外,重点在下面——你要跟他求法,因为是人欢喜宣说妙法。这五种法师,他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功能,所以你向他求法,你就有什么好处呢?“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是一个快速成就的法门。“须臾闻之”啊!

为什么呢?古德解释说,这种一佛乘的因果,它的好处叫单刀直入,它不跟你讲因缘所生法。说,你要透过布施成就富贵的果报,透过持戒……它不同于我们今天修的这种单一的功德,它是直接地契入真如本性。那这样子形成什么效果呢?“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是因果同时,就像莲花一样。就是说,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其实你果地的功德已经成就了,没有表现出来,已经成就了。就像莲花一样,莲花刚开始的时候,含苞待放的时候,你看到花的同时,这莲子就在里面了。

“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只有受持《法华经》,你才有资格讲这句话。你不能说我修布施,我修因缘所生法,我也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没有这件事情。你是修因缘所生法,它有一定的成熟时间,它不能讲当下。能够讲当下的就是,你内心要直观真如,才可以当下。就是你已经成就佛的少分功德了,那“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只有《法华经》做得到,就当下相应,当下就成就佛陀的功德善根。

这就是把五种法师的受持方法跟功德,佛陀作一个说明。

庚二、重颂 分三:辛一、奖励自行利他;辛二、重颂别总二义;辛三、结叹经最第一

重颂当中有三段。

辛一、奖励自行利他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当勤供养 受持法华者

第一段,佛陀先赞叹人,受持五种法师的人。“若欲住佛道”,说一个人能够安住无上菩提,不退转了,而且未来“成就自然智”,就是一心三观的智慧,应该怎么样呢?“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我们说过供养的目的,不是说你今天是去供养这个人修福,其实重点在于对法的皈依了。透过供养来修皈依,你就能够成就自然智,就能够安住于佛道。这是第一个,赞叹人。

看第二段,赞叹法。

其有欲疾得 一切种智慧

当受持是经 并供养持者

如果我们想快速地成就“一切种智慧”(一切种智就是中道智慧,就是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一切智,你要讲一切智就是空观智慧;道种智,就是因缘观了,就假观了,就十法界因缘果报;一切种智那是完全具足了一心三观了,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智慧,权实不二),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要快速成就中道智慧,怎么办呢?“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就是前面说的,你要能够作五种法的修学,又供养《法华经》,就是理观、事修都要具足。

这个地方特别强调安住佛道。佛道修学最难的就是退转的问题了。我们一般人对佛道的修学,很多人从事修,从事相着手,但事修很容易退转。你看有些同修他开始学佛,他的因地是缘事相而发心的:欸,我看到了三宝的庄严,开始学佛。结果呢?结果有一天他看到了三宝不庄严了,他就退转了。因事而起,因事而灭。欸,我看到众生可怜,我发菩提心了。结果再以后,他看到众生不是可怜,是可恶,众生不再可怜了,他就退失菩提心了。所以我们很多人的因地发心不正以后,他不但是果报小,自我设限,他还很容易退,因为你是因事而起,而这个事相是变化的。但是你依止真如本性,你永远不会退,因为跟外面因缘都没关系了,这个称性而起的佛道,是容易安住不退的。这佛陀赞叹有不退转的功德。

辛二、重颂别总二义 分二:壬一、颂别明;壬二、颂总明

我们看辛二的“重颂别总二义”,把这个别相的五种法师跟总相的顺逆罪福作一个重颂。

壬一、颂别明 分二:癸一、颂现世;癸二、颂来世

重颂当中,我们先看第一段的“颂别明”。

癸一、颂现世

别明当中,颂现世。

若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当知佛所使 愍念诸众生

这个地方先重颂下品法师。一个人能够受持《法华经》,做少分的解释。这个人虽然他少分解释,他也是佛陀的使者,成就佛陀的事业。从佛世的角度,他是大悲愿力而受生在这个五浊恶世当中,这是第一个,下品法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上品。

诸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舍于清净土 愍众故生此

当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于此恶世 广说无上法

应以天华香 及天宝衣服

天上妙宝聚 供养说法者

若有能够广泛受持《法华经》的人,那么这个人在佛世的时候就不简单了,他是“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他有能力去带业往生,因为他圆伏五住嘛。他已经调伏烦恼,所以他是有能力往生到十方清净土去的,但是他以大悲心而降生在这个末世当中。这个人是“自在所欲生”,他有这个自在能力往生十方净土,但是以大悲心生长在五浊恶世,来广说无上法。所以应该怎么办呢?“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

其实我们一再强调,供养的本身重点不在物质,而在修你的恭敬心,你跟法结善缘。这个地方我解释一下。

恭敬心,我们一般人的恭敬心都是约外相安立的,心外求法。这个地方有问题,尤其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我们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困难。

我们过去有善根,但是你不能完全靠你过去的善根,内因力还要外缘力。外缘就是三宝的激发、三宝的启发。但是到了末法时代,三宝已经不像正法这么庄严了,受持佛法的法师,绝大部分都是生死凡夫。正法时代的法身菩萨那是功德庄严,所以他容易让你生恭敬心。

那么末法时代的问题就会怎么样?恶性循环。我们因为过去的懈怠、放逸,所以招感生在末法时代。生长在末法时代,我们看到的三宝又不足以让人产生恭敬心;你没有恭敬心,你又学不好,又变来生更厉害地堕落;堕落以后你遇到的三宝就更不庄严。那么就辗转地堕落下去了,你就没完没了了。就是你一次失误以后,你没有好好学就堕落到末法时代;在末法时代你就更难学,因为你遇到的三宝更不庄严。然后你就一代一代地堕落下去。

所以大智慧的佛陀为了阻止这件事情,就是从现在开始,你不管这个法师怎么样,如果他这法是对的,对你有帮助,你就怎么样?以无上的东西去供养他。不是说一定要怎么样,就是表达你的恭敬心。重点是,你不能落入因缘的辗转相续当中。

忏公师父以前在开示的时候讲一句话,我永远记得。他说,我们一个凡夫对法师怎么看待?老人家是在斋堂开示的,我刚好有幸在坐。他说你应该把他当作病人跟医生的转想。比方说你有心脏病,你找心脏科的医生,这个医生开药给你吃。他开的药是正确的,你吃了以后会好。那你作为一个病人,你会不会在乎说,哦,不行,这个医生也有心脏病,他的药我不能吃?你会这样做吗?你不会,对不对?

忏公师父讲这个譬喻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管法师有没有病,他的药能让你治好,你就吃嘛。是吧?我觉得他这个譬喻非常好,你觉得呢?就是说,你一定要让所有的庄严在三宝现前,那你有本事,你为什么不生长在正法时代?就是你有这个共业,所以你落入到末法时代。当然我们现在的末法时代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再过几代以后,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他就很可能会落入怎么样?你前生没有修好,所以来到末法时代;在末法时代你更难修,你又提不起恭敬心;没有恭敬心,你这个法就修不起来,然后你来生又堕落到更糟糕的地方。

所以佛陀为了阻止这个恶因缘的相续,佛陀告诉你,“供养说法者”。就是你身上只有一个苹果,没关系,就拿个苹果供养法师。重点不是你供养什么,重点是你培养你的恭敬心。就是你过去因为你的业力,所以你循业发现,招感到一个不庄严的三宝,你要自我反省。这是这个意思。

癸二、颂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