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冬,袁谭成功收复冀州边境的平阳城,初尝扩张胜果。但他清楚,前路仍荆棘丛生。北方的乌桓、鲜卑部落虽已合作,可关系微妙,需不断巩固;曹操势必不会对平阳城的易主坐视不管,一场反扑或许正在悄然酝酿。
为强化与乌桓、鲜卑的联盟,袁谭决定亲自前往北方部落。他挑选了一支精悍的护卫队,携带大量珍贵礼品,顶着凛冽寒风踏上征途。历经数周艰辛,终于抵达乌桓王庭。
乌桓首领蹋顿率众相迎,袁谭献上礼品,其中有中原精美的丝绸、锋利的兵器,还有稀有的香料。蹋顿看着这些礼物,眼中满是惊喜。袁谭诚挚说道:“大王,自合作以来,我们携手共进。此次前来,一是为表诚意,二是想与大王共商对抗曹操之策。曹操野心勃勃,若不联合,我们都将危在旦夕。”
蹋顿深以为然,双方展开深入交谈。袁谭提出,待开春后,他将出兵进攻曹操的冀州腹地,希望乌桓能从侧翼骚扰曹操,分散其兵力。蹋顿思索片刻后答应,并承诺会派出精锐骑兵助战。
从乌桓返回途中,袁谭又绕道前往鲜卑部落。鲜卑首领轲比能对袁谭的到来同样重视。袁谭以同样的诚意和策略,与轲比能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轲比能同意在关键时刻,切断曹操与北方的物资运输通道,给予曹操经济上的沉重打击。
回到苍岩郡,袁谭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之中。他深知情报的重要性,再次加大对曹操领地的情报搜集力度。他派出的密探深入曹操统治区域的各个角落,甚至渗透到曹操的军营和府邸附近。
其中,有个叫孙福的密探,成功混入曹操军营附近的村庄,以卖酒为生。他每日留意军营的动静,与士兵们套近乎。一日,一名喝醉的曹军士兵透露,曹操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对袁谭发动大规模进攻,预计开春后行动。孙福得知后,立刻通过秘密渠道将情报送回苍岩郡。
袁谭接到情报后,召集谋士和将领商议对策。辛明分析道:“曹操此次来势汹汹,我们不可硬拼。不如在通往苍岩郡的要道上设下重重埋伏,消耗其兵力。”赵刚则建议:“我们可以主动出击,趁曹操兵力尚未完全集结,先对其部分营地发动突袭,打乱他的部署。”
袁谭权衡再三,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他派赵刚率领一支轻骑兵,趁着夜色,突袭曹操在冀州的一处重要粮草营地。赵刚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骑兵,每人配备轻便的弓弩和长刀,趁着夜色疾驰而去。他们抵达曹营后,迅速发起攻击,一时间,曹营内火光冲天,曹军大乱。赵刚等人在烧毁大量粮草后,迅速撤离。
另一方面,袁谭命人在苍岩郡周边的险要之地设下埋伏。他们在山谷两侧布置了大量弓箭手,在道路上挖掘陷阱,并用树枝和杂草掩盖。同时,还准备了巨石,待曹军进入包围圈后,便从山上推下。
在备战的同时,袁谭也没有忘记安抚百姓。他深知,百姓是战争胜利的根基。他下令减免平阳城和苍岩郡百姓的赋税,组织百姓进行春耕准备。为了让百姓安心,他还安排士兵帮助百姓修缮房屋、开垦农田。
然而,就在袁谭积极备战时,内部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新归附的将领对袁谭的指挥方式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袁谭过于谨慎,错失了许多战机。其中,以张猛的部下陈武最为激进。
陈武在一次将领会议上,公然提出:“主公,我们如今兵力渐强,为何还要如此被动?应该主动出击,与曹操正面交锋,一决雌雄!”袁谭耐心解释:“曹操实力强大,我们不能盲目冲动。如今的策略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找曹操的弱点,再给予致命一击。”但陈武并不认同,依然在军中散布不满言论。
袁谭得知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担心这种情绪会在军中蔓延,影响士气和团结。于是,他单独召见陈武,语重心长地说:“陈将军,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战争不是儿戏。我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将士的生命和百姓的安危。你跟随张猛将军归附于我,我一直将你视为心腹。如今,正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的时候,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误了大事。”
陈武听后,虽表面上表示服从,但心中仍有不满。袁谭察觉到了陈武的态度,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暗中安排亲信对陈武进行监视。
与此同时,曹操在遭受赵刚的突袭后,大发雷霆。他加快了兵力集结的速度,决定提前对袁谭发动进攻。曹军浩浩荡荡向苍岩郡进发,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袁谭得到曹军逼近的消息后,立刻命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他亲自登上城墙,鼓舞士气:“将士们,曹操虽来势汹汹,但我们有险可守,有百姓支持。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击退曹军!”
在城外,曹军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警惕着四周的埋伏。袁谭站在城墙上,密切注视着曹军的一举一动。他深知,这场战斗将是对他势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也决定着未来的走向。是成功抵御曹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势力,还是兵败如山倒,一切都在这一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