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侄继承父辈的士兵身份也就罢了,但是这么一直养着这些士兵不管他们是老是弱,对于央洲的实际作战能力方面有什么益处?如果到时候需要作战,调遣了这么一支军队过去,那么难道不会让将领对于军队的作战能力产生错估,进而导致错失良机甚至可能战败?
不过,央洲军队士兵每个人的军饷,到底是多少?
【而央洲军队的军饷额度,事实上也并没有与时俱进,他们的粮饷额度是顺治时期制定下来的,在之后的数个皇帝在位时期,基本上就没有增长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按照央洲军队类型的划分,首先可以划分为格林营、驻防营和京师营三大部分。总体而言,京师营的军饷额度标准要比格林营和驻防营高出一些。】
【在格林营和驻防营中,按照兵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马兵、战兵和守兵三种,这三个兵种所能领到的粮饷数量也不同,以马兵的粮饷额度最高,为0.3石+2两每月;其后是战兵,为0.3石+1.5两每月;最后是守兵,为0.3石+1两每月。】
【——不过,这种划分方式也已经是过时的方式了,在经过数十年的更迭和局势变化之后,央洲格林营和驻防营的军饷划分已经有许多都不再按照兵种来划分了,原本的马兵,许多都已经没有了马,原本的战兵和守兵,职责划分也已经模糊。】
【因此,在此时,央洲的许多格林营和驻防营中,马兵、战兵、守兵的划分,已经变成了士兵等级的划分,因为粮饷的数量不同,士兵可以从守兵晋升为战兵、晋升为马兵,从而领取到更多的粮饷。】
【而在京师营中,士兵们还有有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步军营领催、步甲、养育兵等划分方式,粮饷数额分别是1.85石+4两每月,1.85石+3两每月,0.883石+2两每月,0.833石+1.5两每月,0.133石+1.5两每月。】
【按照林石麟的计算,在当时,一个人生活所需的银钱基本上可以划定在十五两到三十六两之间,而央洲士兵所获得的银钱全年可以达到十二两到二十四两,还有相应的粮食,理论上可以说是能够比较宽松地过上一年。】
【但是,问题在于,央洲的士兵除了自己之外,还需要养活自己的家庭。】
【士兵们的家眷,通常都会随军住于营中,或在军营附近租赁房屋,而士兵的粮饷并不足以维持家计。】
【因此,士兵们通常会在“士兵”这个职业之外,另找一些能够赚钱的营生,包括但不限于替人帮工、租种田地、 做小本生意等等。而在做这些营生的时候,必然会花费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当做营生的时间和军中训练的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士兵们往往会选择营生,而军中的训练就找人顶替——】
【这显然,对于央洲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又是一个打击。】
【当然,这些也只是理论上的士兵收入,并不包含军官将领们多半会进行的各种吃空饷以及克扣军饷的行为。】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叹息:“士兵们都得不到足够养家糊口的粮饷,如何可能为了作战拼命搏杀?”又如何会可能出现那种誓死不退的作战意志?——特别是对于从其他地方抽调到战场的士兵而言,这个地方又不是他们的家乡,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粮饷,还要面对危险的敌人……
央洲军队之所以溃散的那么快,这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央洲的这种军队制度问题确实不小。”尉迟敬德总结道,不仅是现如今的这个军饷问题,还有前面那个没有明确规定的清退老弱保持战斗力的问题,再者还有那抽调兵力但是距离却那么遥远并且花费时间过长的问题……
他接着颇有些疑惑地道:“皇帝在位的现在,朝廷的财政情况出现了问题,那么他确实不可能想着给士兵们增加粮饷,尽管士兵们确实出现了生计问题。但是之前的皇帝们呢?”
之前的皇帝们,他们在位期间央洲也已经出现了财政问题了吗?
毕竟,士兵们的粮饷不足以支撑家庭生计,必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问题,这个情况在过往的时期想来也已经出现,之前的皇帝们居然没有关注一二?
央洲不是并非备受中原思想熏陶的传统中原王朝么?他们不应该对于军中的情况、对于军权、对于军队战斗力等问题更加关心么?
口号上喊得那么响亮,一直说什么不能忘记骑射、不能忘记传统,可到了实际需要给出一些些利益的时候,他们就又关注不到真实情况了吗?
哦,所以说到底,大家还是没有那么关心什么传统不传统啊,或者说,不愿意给下面那些士兵们一些真金白银来保证他们的一定生活?
房玄龄根据央洲这一次调兵遣将投放兵力所花费的银钱,来反推了一下这一次的大致开支:“这应该都是日常的军饷开支。但是像是和莺莺国舰队交战的这种战时状态,应该会多出一些额外开支来。”
然后,这部分额外开支的金额,也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