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粗略的扫了一眼,黄纸上的字很多都是繁体,书写的顺序更是由左及右,看来还是一本古籍的残页。
可我对这些并不了解,也就没有太大的兴趣,一心只想听他讲当年的事儿。
不过咱身边有个懂行的主儿,杨文华也没客气,直接就把那几张黄纸拿了过去,坐在我边上开始翻看。
老李头儿点了一根旱烟,抽上两口才说道:“我十六岁那年拜师入的行当,二十岁那年开始自己单干,到现在已经六十年整了。”
“干我这们这行的,没有几个命好的。像我师傅,十岁没爹,十五没娘,还打了一辈子光棍。我三十五那年,他老人家死了,我是给他料理后事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书,但当时这本书已经被耗子嗑的残缺不全,就剩这几页还算完整。”
“而这一切,都得从这几页书说起。”
老李头儿自打入门的时候,他师傅就告诉他,从事这一行的都逃不过‘五弊三缺’。
可他是个穷小子,没文化没本事,选择干这行纯粹是因为找不到别的活计,在他的观念里,只想着赚点钱,然后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神仙日子,
所以‘五弊三缺’对他来说绝对算的上是噩梦。
但他还是选择入了这行,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干这行赚钱快。
那个年代阴阳先生虽然不是啥光鲜亮丽的行当,但无论谁家有红白之事,都免不了要请先生来看看,一笔酬劳必不可少,主家顺带着还会给点烟酒糖茶。
老李头儿也还算聪明,跟着师傅学了两年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可他不能跟师傅抢饭碗,所以学成之后依旧在身前侍奉了两年,才到临近的镇子自己另起了炉灶。
离开师傅自己单干,一开始确实挺苦的,只能在街上摆摊,风餐露宿不说,因为名不见经传,找他的人很少,还得受到同行的排挤。
直到有一次,他师遇到个大活,想到自己的徒弟过的不咋地,就明里暗里指点那户人家去找老李头儿。
而他也没有辜负师傅的苦心,漂漂亮亮的把事情给人家办完了,从此就有了自己的名号。
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名头越来越响,也赚了不少钱,于是他买了个小破房,推了之后在原来的地基上,重新建了个红砖瓦房,也就是他家现在住的这个。
不再居无定所,不愁吃穿,老李头儿就等着有朝一日取个好媳妇,过上舒舒服服的好日子。一路顺风顺水,五弊三缺的说法也被他撇在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