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两个江西来的老儒士也赶紧附和。
其中一个皱着眉头说道,“还有校场那些火器。”
“制作这些火器耗费大量钱财,占用诸多人力物力,却用于杀戮。”
“一旦战事开启,生灵涂炭,这岂是仁政之举?”
“我儒家向来倡导的是和平与仁爱,追求的是天下大同。”
“而这些火器的存在,无疑是对儒家思想的公然践踏,是对仁爱精神的亵渎!”
“正是,如今大力发展火器,只会让我大明陷入穷兵黩武的泥沼,难以自拔,最终危及国本!”
另一个微胖儒士也连连点头,神色凝重,“正是,还有我等在校场看到将士们都是刮胡剃发,简直是荒唐至极,令人发指!”
“我华夏子民,受之于父母,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刻在骨子里的纲常伦理,是我华夏文明的根基所在。”
“可如今,他们这般模样,与那些未开化的蛮夷又有何异?”
他越说越激动,全然忘了此时高高在上的朱元璋也是这般打扮。
孔希学神色镇定自若,丝毫未被众人的激动情绪所影响。
他从容不迫地拱手向众人示意,态度谦逊却又不失坚定。
“诸位莫要着急,且听老夫细细道来。”
“先说那表演,时代在变,百姓的娱乐需求也在改变。”
“表演形式的创新,并不等同于道德的败坏。”
“台上之人凭借才艺展现自我,百姓从中获得欢乐与放松,这是生活富足的体现。”
“只要加以引导,制定规范,让表演内容符合公序良俗,又何来败坏风气之说?”
“至于校场的火器,和将士们的刮胡剃发之举,”孔希学目光坚定,看向那两位江西老儒士。
“这绝非是为了挑起杀戮,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我大明疆土辽阔,边境时有外敌侵扰。”
“有了先进的火器,我们便能在面对威胁时,以最小的代价扞卫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这不仅不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践踏,反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守护。”
他微微提高音量,环顾四周,“制作火器虽耗费资源,但从长远来看,是为了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减少生灵涂炭。”
“发展火器,绝非穷兵黩武,而是我们以武止戈的高明策略,是为了让我大明百姓能在和平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这与儒家所倡导的仁政理念,不仅不冲突,反而高度契合。”
“再说说将士们刮胡剃发。”
孔希学微微顿了顿,神色郑重,“老祖宗留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训诫,这背后的核心是孝道,是对父母的敬重与感恩。”
“但我们不能把对孝道的践行,简单地局限在毛发的保留上。”
“战场上,整洁利落的须发能让将士们避免诸多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