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选派你培养出的那些学子,作为您的助手,协助你开展教学工作。”
“他们深受你的教诲,想必能领会你的教学理念,与你配合默契。”
“如此一来,教学条件定会得到极大改善,你也无需再为此担忧。”
牛晓乾听完朱元璋的话,悄悄凑近李奥,压低声音笑道。
“老李,老朱够坏的啊,这些老东西口口声声都是百姓与学子。”
“这下倒好,老朱直接代表了整个大明的百姓和学子,站在了大义的制高点上。”
“还把他们的借口都反驳得干干净净,滴水不漏。”
“你瞧那些老东西,现在都哑口无言了,估计心里气得冒烟,可又没辙。”
此时,宋濂便上前一步,双手抱拳,恭敬道,“陛下思虑周全,此举实乃造福偏远地区百姓与学子的千秋伟业。”
“这些物资与人才的调配,不仅能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更能为我大明培养更多栋梁之材,实乃我大明之幸,百姓之福啊!”
徐达也跟着出列,单膝跪地,“陛下圣明!以臣之见,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起来,便能为边疆稳固、民生安定打下坚实基础。”
“那些在边疆戍守的将士们,本就一心为国,在得知陛下如此重视偏远地区教育,必定会深受鼓舞。”
“他们定会在守护边疆的同时,全力保护前往讲学的儒士们,以及当地新建的学府,确保讲学之事不受任何侵扰。”
紧接着,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老儒士们面面相觑,彼此眼神交汇间,皆是一阵暗骂。
心中的愤懑却又只能强行压抑,毕竟在这威严的朝堂之上,面对群臣的附和与皇帝的决断,他们根本无力反抗。
朱元璋表面上和颜悦色地解决问题,实际上却步步紧逼,将他们逼入了毫无退路的绝境。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此次前往偏远地区讲学,背后有着整个朝廷的支持。
尤其是让江西微胖儒士自己培养出的学子去协助他,众人心里都门儿清,看似是助力,实实则是一招釜底抽薪,把“家底”都搬空了。
江西微胖儒士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心中又气又急。
他辛辛苦苦培养的这些学子,那可是他在文坛立足的根基,是他日后仰仗的资本,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如今却要和他一同被派去偏远地区,这对他而言,不啻于将他的立足之本连根拔起。
他紧咬着牙,双手在袖子里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额头上青筋微微凸起,可又不敢在这朝堂之上发作。
陈老则在一旁暗自摇头,满脸苦涩,心里苦不堪言。
他深知朱元璋如此强硬又周全的安排,根本没给他们留下一丝拒绝的余地。
不禁在心底埋怨自己,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这么冲动,在朝堂上提出那些质疑。
如今倒好,被朱元璋抓住机会,将他们这些老儒士拿捏得死死的,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