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青洛对此评价是,不如挖了煤炭直接去烧,还暖和点。
之后多搞点农家肥往地里一倒,再洒点含钾的草木灰。
秒了。
和前边的合成氨相比之下,这法子靠谱的不是一点半点。
一般农作物需要最多的,就是氮、磷、钾三种元素。
人工固氮中的合成氨搞不起来,不妨考虑生物固氮。
谢青洛想清楚了。
叹口气,再次拿起笔往下整理。
可以通过种植豆科植物,利用其根部的固氮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来解决。
景朝现在有的豆科植物,有苜蓿,大豆,别的谢青洛不认识。
花生的话,似乎现在的景朝还没引进。
反正谢青洛吃了这么多年是没见过,估计得等到出海从外边薅了。
据谢青洛所知,苜蓿这种东西是多年生植物,不仅能当固氮所用,还能当饲料。
那就再结合一下种植技术。
把固氮植物和别的粮食划片,轮作,套种,顺便合理密植。
好了,谢青洛只能想到这。
具体的实践,还是得下地,亲自种种试试。
谢青洛提了口气,硬着头皮往下写。
遗传和变异,是农作物育种的重要方法。
谢青洛之前闷在藏书阁,其实看了不少有关农业的书。
他发现古人其实很早就意识到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只是未曾整理总结。
也没有人去把这些现象量化,像孟德尔那样总结出规律,只是宏观的观察出总体的规律,没有去具体精细的研究。
谢青洛垂眸,这些也许是因为古代思想导致的偏颇。
而他要注意的点,也在这里。
提醒了自己之后的重点,谢青洛继续思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谚语,就能很明显表示,古人已经认识到了“遗传”这个现象。
而变异,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也极其普遍。
拿文人墨客喜欢的菊花来说,只平常一数,便能搜罗出三十五种之多!
那为何最初的了了几个品种,却能被培育出来这么多?
古人因此便认识到了变异的普遍性。
而且聪慧的劳动人民们,也早就知道了怎么保存变异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