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李介宾不会腹诊

李介宾转身就走,开什么玩笑,这种社团拉我入伙?你当社长,我当副社长?

“别着急嘛,走流程就要很久,等到下半年新生来了,我们可以参加社团招新!到时候就有人了嘛,正所谓学中医要从新生抓起......”

好像有道理呀,李介宾猛的回头,侯伟来个急刹车。

“那这样,你先去走流程吧,如果到时候你能招到十个人,我就跟你干。”

“那就这样说好了。”

侯伟揉揉鼻子,其实到时候他就大四了,干一年就要考研实习去了,找李介宾就是想到时候有人接手,不过这是后话了。

至于说为什么干这种事情,无他,侯公子爱出风头,他觉得有李介宾,这个社团以后肯定能火起来,然后到时候一提起来,他侯伟不就是首任社长兼发起人,这样自己不就能好好显摆了嘛。

他这个思路也没错,三国潘凤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有时候跟名人牵扯到,自己也能名垂青史。

跟侯伟分开后,李介宾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去了经典教研室。

今天跟大树他们讲了一通华冈青洲,提醒了他一件事情,他整理的李氏伤寒还差了点东西。

那就是经方腹诊。

现在的中医爱好者很多,舌脉他们都是耳熟能详,但是要是直接给他说中医腹诊,他们可能会一愣,中医有腹诊吗?

中医是有腹诊的,在《素问》、《灵枢》、《难经》三部经典着作有关篇章中,可以看到腹诊理论形成的基本雏形,它提出了腹诊机理、腹诊分位、切腹定病、辨别虚实寒热、预测预后、针刺疗法等内容,为中医腹诊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直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得以成形,大量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最典型的就是柴胡四大证中的“胸胁苦满”。

国内很多中医学子可能单纯只是觉得这是个形容,却忽视了,这个“胁满”是可以通过腹诊按出来的。

张仲景尤其重视腹诊,探究腹证,使腹诊的证和治合为一体,形成诊疗体系。

分为心下、胸胁、脐上、脐下、小腹等腹诊部位,将诊疗所得腹证而创立专名,如心下痞、心下满、心下悸、心下支结、少腹满、少腹肿痞、少腹急结、胸胁苦满、胁下硬满等。

每一腹证,都有对应的方剂治疗。

如《伤寒论》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又如《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再如痞证,用泻心诸剂;胸胁苦满,用柴胡诸剂;腹满痞坚,用承气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