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心怀烦闷,满心思念着岳阳,一心渴望奋飞却无奈病卧于床榻。那风姿绰约的美人隔着浩渺无垠的秋水,在洞庭湖畔洗脚,极目远望辽阔的八方。大雁在高远的天际隐没,日月皎洁明亮,青枫的树叶渐红,天空降下了寒霜。玉京的群仙聚集在北斗星旁,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骑着凤凰。芙蓉般的旌旗在烟雾中飘然而落,影子在水中晃动,摇曳着潇湘的波光。星宫中的帝君沉醉于琼浆玉液,羽人稀少不在其身旁。似乎听闻昨日的仙人赤松子,恐怕正是汉代的名臣韩张良。往昔跟随刘氏平定长安,如今谋略未变却神情惨然忧伤。国家的成败我怎敢轻易评说,难以忍受丑恶腐败,只愿隐居食枫香以明志。周南留滞自古以来令人惋惜,期望南极老人能够长寿安康。美人为何隔着茫茫的秋水,怎能将他安置在朝堂之上。
二、诗篇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当时杜甫漂泊于夔州,自身处境艰难,又目睹国家动荡、政治腐败。他心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友人韩谏议的牵挂与期待,于是创作此诗,借对韩谏议的怀念与期望,抒发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三、赏析分享:
1. 开篇的忧思表达:诗以“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开篇,这两句犹如平地一声惊雷,毫无掩饰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不乐”二字犹如沉重的阴霾,瞬间笼罩全诗,奠定了低沉压抑的情感基调。而“思岳阳”则明确地指出了忧思的方向,使读者的思绪随之聚焦。渴望奋飞却因病卧床,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恰似一记重锤,狠狠地撞击着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愤懑与不甘。
2. 美人形象的象征:“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中的“美人”并非单纯的人物描绘,而是一种含蓄且深沉的象征。她或许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崇高理想、正义的追求,亦或是如韩谏议这般才华出众却遭疏远的贤臣。“隔秋水”的表述,不仅营造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距离感,更增添了无尽的无奈与哀怨之情,使读者仿佛能够触摸到诗人那深沉而又难以言表的痛楚。
3. 自然景象的烘托:“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诗人以细腻且灵动的笔触描绘了鸿雁高飞隐没于天际、日月皎洁照耀、青枫树叶渐红、天空降下寒霜的景象。这些自然景象绝非简单的景物罗列,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生动投射。鸿雁的冥冥高飞,象征着自由与追求的遥不可及;日月的洁白光辉,映照出世间的清明与混沌交织;枫叶的红与霜的寒,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色彩对比,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炽热向往与现实的冷酷无情。这一系列景象的描绘,宛如一幅细腻入微的水墨画卷,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不安思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仙界场景的想象:“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诗人展开了丰富奇幻的想象,构建出一个绚丽而神秘的仙界场景。群仙汇聚,骑麟乘凤,芙蓉旌旗在烟雾中飘然落下,光影在水中摇曳晃动,这如梦如幻的画面与现实的困境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或许,这美轮美奂的仙界正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而其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则隐晦地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同时,这种奇妙的想象为诗歌增添了一层空灵缥缈而又神秘莫测的色彩,使读者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徘徊游离,更深刻地体悟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5. 韩谏议的联想:“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诗人将韩谏议比作古代的仙人赤松子和名臣张良,这无疑是对韩谏议卓越才能的高度赞誉,也是对他当下境遇的深切同情。赤松子的逍遥自在与韩张良的谋略智慧,在韩谏议身上似乎完美融合,然而现实中他却未能充分施展抱负,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人不禁为之叹息。通过这种联想,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韩谏议的敬仰尊崇之情,更流露出对人才被埋没的悲愤与不平。
6. 往昔与今时的对比:“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回忆往昔,韩谏议曾跟随刘氏为平定长安立下赫赫功勋,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他虽谋略依旧,却神情惨然忧伤。这一鲜明对比,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剑刃,刺痛了读者的眼眸。过去的辉煌荣耀与当下的落寞失意形成了强烈对照,突出了时代的变幻无常和命运的多舛难测,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韩谏议壮志未酬的悲哀痛惜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激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7. 诗人的立场与期望:“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诗人在此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对国家的关切忧心和对政治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他虽不敢贸然议论国家的成败得失,但对丑恶腐败现象的难以容忍之情溢于言表。“餐枫香”则体现了他的高洁志向和对污浊现实的决绝逃避。同时,他以“周南留滞”的典故抒发对韩谏议被冷落忽视的惋惜之情,衷心希望他能如南极老人般长寿安康,更期盼他能有机会重新被委以重任,为国家的振兴繁荣贡献才智力量。这既彰显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深厚,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殷切期望。
8. 结尾的呼告:“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这两句堪称诗人情感的集中迸发和强烈呐喊。再次着重强调了对韩谏议被疏远冷落的愤懑不平,“胡为”二字饱含着质问与不满,而“焉得”则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渴望与诉求。他大声呼吁能够让韩谏议重回朝堂,一展卓越才华,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正义公平发声出力。这种呼告不仅是对韩谏议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更是对整个社会贤能之士得以重用的殷切期望,使诗歌在结尾处达到了情感的巅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