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抽丝剥茧(60)

深度迷案 春天的熊 1323 字 10天前

但他们却不是来接何青莲回家,而是来和卓剑的母亲商量何青莲和卓剑的婚事。

原来,何青莲联系上父母后,父母得知了她的遭遇自然又惊又喜,但何青莲紧接其后却说卓剑花了3万块钱才将她从别人手里赎回来,然后问家里能不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还给卓剑。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山区的普通家庭来说,3万块钱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父母的心情随即就从大喜当中变得极为犯愁。

何青莲却在电话里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我也知道咱家一时半会儿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你们也不用着急过来,要不然双手空空地跑过来领人,卓大哥只会当我们没打算还钱,到时候我们就说不清了。

我干脆就先住在卓大哥家里,这样他就不会担心我们会赖债。再说,卓大哥平时很少在家,家里就只有老人小孩,连个干活的年轻人都没有,我在他家帮忙干活,和他把关系处好了,再找机会和他好好说,看能不能让咱家慢慢还,每年都还一点,直到还完为止。

父母信以为真,仔细想来也只能按女儿说的办了。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父母却慢慢琢磨出了不对头,何青莲在电话里头说要留在那个姓卓的家里干活,她的语气里透着欢欣雀跃,似乎巴不得这样。另外,一个教书匠,即便吃穿不愁,生活无忧,但要随手就能拿出3万块钱,应该也没这么容易,要不然也不会有“穷教书的”一说。

于是,父母便隐约猜到了自家女儿的小心思:女大不中留,这妮子怕不是喜欢上了那个姓卓的教书匠,所以故意编出“卓大哥花了3万块钱才将她从别人手里赎回来”这么一节,这样一来,既能让父母知道她的着落,免于担心,又能“说服”父母同意她继续留在姓卓的家里。

父母的猜测虽然八九不离十,但他们也不敢肯定这就是事实。再则,她一个姑娘家,如果长期留在一个打光棍的男人家里,这算个什么事?

他们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但知道直接问何青莲肯定不行,女儿是个什么性子,他们太清楚了,既然说了谎来骗他们,那就肯定只会抵死不认。

同时,他们更想知道那个姓卓的品性到底如何,女儿住在他家,会不会“吃亏”,如果品性过硬,再加上何青莲已经看上他了,那就顺水推舟,索性如了这妮子的“心愿”吧。

可怎样才能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打听到姓卓的品性呢?

父母很快就想到了何青莲打给他们的那一通电话,那是何青莲从鸟山村的一个小卖部里用了公用电话打过来的。

于是,父母便跑到自家村子的供销社,查询到了这个来电号码,然后回拨过去,旁敲侧击地从小卖部老板的嘴里了解到事情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