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卷五:格列老师(神秘代码的邀约)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册研究所的馆藏的清代文献里“又”一次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之所以特别加了这个“又”,是因为这些符号绝不常见,也并非第一次见到。

还记得,上一次看到,是在一个汉晋的古墓里。

再上一次是一册宋版书的影印件上,再再上一次则是在几柄先秦的青铜剑上。以我几十年“超自然现象”研究的经验,在我第一次见到这些符号时,我就有种强烈的直觉,这些符号有着相当严密的内在逻辑和体系,凭我扎实的符号学功底,我可以认定:

第一,这些符号不属于中国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任何文字,也不像是某种国外文字的变种,而是一种独立于现有文字以外的文字;

第二,这些符号的时间跨度极长,竟然散落在了从先秦到明清这样长达2000多年的记载里,而在最早出现的青铜剑上的符号,虽然比起清代文献里的,有些不同,但也已相当成熟,所以也并不排除它们在先秦之前就已存在,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符号并不是湮灭在某段历史里的灰尘,而是至少存活了2000年;

第三,如果再想深一些,一组延续2000年都还没有消亡的符号,是不是还依然活在我们的身边,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九成九是要给予肯定。

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发明了这些符号,又是谁,还在继续使用着它们?

会是外星人吗,还是某个未被载入史册的秘密组织,又或者是某种生活在地球上并非人类的智慧生物,这个念头让我毛骨悚然,却也莫名兴奋。在之后的八个月里,我不分昼夜地沉浸在破译这些符号的工作之中。

十天前,我的研究终于有了飞跃性的突破。考虑到作为引子的篇幅,更是为了避免由此引发的各种不测,我不想长篇累牍地展示我的研究成果,我只能说,从我破译的情况来看,使用这组符号的,恐非人类。

之后的时间里,我始终沉浸在一种焦虑、恐惧但又相当亢奋的情绪当中,经过几夜的失眠,我终于下了一个决定,我要用那套“符号”向那个组织,或者说,向那个非人类的世界,发出一份邀约。

我在当地销量最大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组经过我推演组合的符号。之所以选择报纸,是因为,我觉得一个存活了2000多年的组织,或许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