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宫中交谈很久之后,齐年北就被人带着进入到了陈妃的宫中,陈妃在宫中也算得上是受宠的妃子,只是皇帝一共册立过两位淑妃,之前那位徐淑妃已经过去,很多人就对这位陈淑妃称为陈妃娘娘。
听起来像是普通的妃子,但是其实是实打实的一等妃嫔,而且仅次于在大吴一朝,属于是那种贵妃之下的品级。
而且皇帝已经很多年没有册立过贵妃,而皇帝前些年薨亡,所以现如今宫中除了那位年纪不小的贵妃之外,就只剩下了这位陈淑妃。
而且陈淑妃虽然是苗人,可是她的家世并不比那些王公贵族中的女子差多少,苗人在当地的势力并不弱,而陈淑妃的父亲和兄弟就是苗人的领袖。
皇帝当然不会在意那些苗人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对于皇帝来说,只要不是影响到这个位置的事情,都是小事。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件事情要是和陈淑妃没关系的话,他对于陈淑妃的轻视会让苗人那边有所动作,他没有处置陈淑妃,苗人没有反叛的名头,也不会反叛,但是不代表苗人那边不会对朝廷这边的一些政令进行自用的。
对于苗人那边,皇帝一向都是很宽容的,主要是苗人不服从管理,皇帝也曾经派出去过很多大臣,但是能够在当地站稳的,都是很不错的,极少数去了当地就是个空架子。
要是没有当地的首领掺和,恐怕苗地早就乱了。
当然,皇帝不至于因为一块苗地就和人和亲,他是皇帝,又不是世家子。
只是因为太上皇时,皇帝作为皇子,自然是不得已需要和一些人联姻的,太上皇所奉行的是和平处理一切事情,这听起来很不符合一位帝王该做的事情,但是太上皇当初就是这么做的,可能这就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帝王的办法。
所以齐年北对于陈淑妃还是很尊重,就算人家是对皇帝出手的,那也不代表人家的身份不尊贵,而且只要皇帝没下旨剥夺他的淑妃头衔,那么他就还是陈淑妃,一百年一千年。
宋衡并没有跟着齐年北一起,这里是后宫,他一个勋贵可不能够随便走动,齐年北是下了军令状,宋衡倒是也想,可是皇帝是不可能答应的。
从进入大殿开始,宋衡就能够从皇帝的目光当中看出来他对自己的那种压制。
皇帝对于宋衡谈不上失望和希望,只是这件事情很复杂,皇帝还不希望自己这位女婿掺和进这种情况未名的案子中。宋衡要是都掺和进去,整个大吴朝堂都会被搅乱。
像是这种和大吴命脉结合在一起的勋贵,皇帝处理起来也没任何办法。
齐年北没有宋衡跟在身边,也没有太多的慌乱,想法,倒是多了几分镇定,要是皇帝同意宋衡跟在身边,他反而会担心,这种案子,他掌握的证据只有五成可能,剩下的五成,全看天命,他不喜欢赌,可是现在的他,必须要赌这一场,赌赢了,以后的路会好走,输了就真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