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审问

齐年北看着杨思的那种状态,说道:“杨大人还真是能够这么快进入状态,鲜少能够见到杨大人这种内卫,要是内卫都像是您这样,恐怕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

杨思笑着说道:“哪里的话,我哪里有这样的本事呢?

而且内卫的事情是很复杂的,要是内卫都像是我这样,恐怕我杨思要成为内卫的罪人。”

齐年北打趣着说道:“我们现在已经是余杭县的罪人了,那么成为内卫的罪人算是什么?而且有些事情,就是我们这种人应该去做的。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虽千万人吾往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杨思说道:“好一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齐大人这句话就算是很不错的,这句话我回到长安之后,一定要和几位大人好好交谈一番,别的事情不敢保证,至少能够让齐大人这番话成为大部分读书人都知道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读书人都在读这些话,但是像是齐大人这样能够说很多话的人,还是很少见的。

齐大人这也算是千古流芳了,您这句话放在那些人当中,就像是平地起惊雷一般。”

齐年北笑着说道:“杨大人的话实在是太过于让下官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下官哪里有这种本事呢?”

“好了,不说这些,我们开始审问吧。把牢门打开,让本官和齐大人进去。”

等到人进去之后,齐年北说道:“这炉子的火实在是太弱了,给烧旺点,不然怎么烫人?

这里的刑具也是不够专业,等有机会,我亲自给你们画一些图纸,到时候你们找铁匠制作一下。”

杨思笑着说道:“齐大人居然还对这些这些事情有所掌握,我以为像是齐大人这样的人,还是不会喜欢这种事情的,却没想到就算是齐大人,居然也会对这种事情有所想法。”

齐年北无奈地说道:“不是我对这件事情有所想法,只不过是我经历过这些事情,事情是这样的,我在长安的时候,被抓到过京兆府的大牢当中,京兆府的黄九溪,你也应该认识吧。”

“黄大人,本官自然是认识的,只不过黄大人和齐大人有什么关系吗?”

齐年北无奈地说道:“我当初被关在京兆府的大牢中,负责这件事情的人,就是黄大人,我说的这些话当然不是在责备黄大人,黄大人做的事情也不过是他该做的事情,只不过我就觉得一点不好,他那么大个官,京兆尹啊,那可是天子脚下的近臣,居然亲自上手,对我施以大刑,真是让人难以接受啊。”

杨思也不知道该回答什么,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他和黄九溪的关系不能够说是相熟,是关系很不错,这件事本来如果和张奉君的关系没那么大的话,还好,偏偏和张奉君的关系很亲密,这让皇帝对于黄九溪的印象很差,要不是因为齐年北借着宋衡的嘴,让皇帝对黄九溪不太苛责,所以黄九溪现在还能够继续待在这个位置上,换做是别人的话,恐怕现在就说不准被发配到某个偏僻的小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