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突然的改变

然儿臣为储君,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今日之姿态如幼稚儿童,实乃非储君所为。

儿臣愿承受陛下对于儿臣身为储君而不能够镇定自若之罪,不愿意承受陛下对于臣关心父皇而责罚臣之罪,至于臣不喜许大人不见臣之事,许大人对臣已有斥责,还请父皇明察。

当然此番言论皆是儿臣自以为是,若是父皇以为臣所说之事不对,或父皇另有高见,还请父皇下令责罚。”

皇帝冷哼一声,随后说道:“罢了,朕也懒得因为这件事情骂你,你这孩子大小就是这种性子,爱急躁一些,但也罢了,这点性子随朕,倒也不算是什么错事,毕竟你老子都这样。

其实这样也好,你要是没有火气的话,恐怕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文人了,现在这样子虽然有些不好,但是你是储君,还轮不到别人说你不好的地方。

朕不会责罚你生气这件事情的,朕偶尔也会生气的,就不要说是你了。朕不悦的事情,是你为什么非要见许青鸾,你难不成不知道许青鸾是朕的人吗?非要让朕的人和你见面,告诉你这个太子,他也愿意效忠于你,你这个太子才会安心,难不成朕还不能够清楚这些事情到底是什么意思?

朕当然知道你在担心这些事情,但是朕也希望你不要太过于在意这些事情,说罢,你到底为什么要见许青鸾,还有那家伙到底和你说了什么。”

“儿臣之所以要见许大人,倒不是因为儿臣必须要见许大人。

儿臣之所以想要见许大人,是因为臣觉得的,既然长安品级较高的官员都曾经到儿臣的府上一叙,那么儿臣就已经邀请许大人到儿臣宫中一聚。

然后儿臣第一次邀请许大人,许大人就说自己身体不适,将这件事情拒绝了。

小主,

儿臣想要效仿出师表当中的三顾茅庐之举,正是诸葛武侯所写的那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儿臣以为许大人贤能,所以才会如此看待,但是不曾想许大人如此行事,故儿臣有些心寒。

再加上近来边军诸事让儿臣觉得有些心烦,儿臣担心边军粮草转运困难,所以对于此事日思夜想,数日都没有睡过好觉,就不要说许大人还诓骗于儿臣,儿臣对于此事才会如此愤怒。

儿臣希望父皇责罚儿臣,不然儿臣恐怕下次应对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还会再犯这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