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跑了,苦了女儿。
身为家中长女,英子要洗衣做饭,照顾弟弟,伺候奶奶——原本母亲干的活,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
记得第一次蒸馒头,英子还没有灶台高,掀开笼盖的时候不懂躲闪,被蒸汽燎了一身的泡……
弟弟又是个被惯坏的,随了父亲的坏脾气,小小年纪就会打人。
吃西瓜的时候,因为他只吃尖儿,英子就说了他一句,他端着西瓜就扣在了英子的头上。平日里稍不顺意,捡起石子就砸向英子,砸的她顺脸流血……
父亲和奶奶都是重男轻女,只说弟弟还小,没了妈妈太可怜,要她让着他。
可同样没有了妈妈,谁可怜可怜她呢?
英子不能打弟弟,只能把恨意和委屈都转移在妈妈身上。
原本英子对妈妈也没有太深的感情,她觉得妈妈并不怎么爱她。
或许是因为头胎生了丫头片子,因为这个挨了不少的打,妈妈对英子并不怎么亲近,对弟弟倒是疼爱的很。
也因为妈妈的娇惯,弟弟变得暴躁骄横,几乎成了英子的噩梦……
她恨妈妈为什么那么狠心丢下她,一句话不留就走了;既然走了,为什么不带走弟弟,把这个烂摊子留给她来担着……
好在,邻居和亲戚对英子都很宽容。
在农村,但凡偷汉子的女人,都会被人说三道四,唯有英子妈妈例外。
虽然英子妈妈和人私奔过, 但英子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受到别人的嘲笑。
相反,林家湾的女人对英子妈妈格外同情,她们一致认为英子妈妈是个好女人,贤惠勤快,寡言少语,就是命太苦,嫁错了人,跳进了火坑……
而英子妈妈跑丢之后,人们同情的就是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