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绞杀(五)

崇祯五年十一月底,洪承畴以为大势已定,紧绷的神色终于松懈下来,脸上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神情。

营帐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那被岁月与权谋刻下深深痕迹的面庞。

自受命镇压起义军以来,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调兵遣将,每一步都精心算计。

如今,看着局势似乎尽在掌握,他心中那份得意愈发难以抑制,缓缓踱步间,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这一路所谓的“功绩”,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洪承畴,这位在明朝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官员,从一介书生投身军旅,凭借着智谋与狠辣,在军中树立起威望。

他身形高挑,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深邃。

平日里,他总是身着一袭黑色官袍,头戴乌纱帽,举手投足间尽显官场的威严与城府。

他深知朝廷对自己的期望,也明白此次镇压起义军对自身仕途的重要性。

在他眼中,那些投降的起义军不过是蝼蚁一般的存在。

他暗自盘算,表面上接受起义军投降,但这些人毕竟是曾经的反抗者,难保日后不会再次生乱。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他决定食言自肥。

“来人!”他突然大声喊道,声音在营帐中回荡,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声音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让整个营帐内的空气都为之一滞。

一名亲兵立刻疾步走进营帐,单膝跪地,大气都不敢出:“大人有何吩咐?”亲兵的声音微微颤抖,在这压抑的氛围中,他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从投降人员中挑出四百名所谓‘狰狞剽悍者’,给我押到后山去。”洪承畴冷冷地说道,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仿佛下达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务。

他的目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望向远方,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些“隐患”被清除后的安稳局面。

“大人,这……这可是投降的人啊。”亲兵有些犹豫,声音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他的内心对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充满抵触,可又不敢违抗上司的命令。

他微微抬起头,偷偷看了一眼洪承畴,只见洪承畴脸色阴沉,心中一紧,连忙又低下头去。

“怎么?我的话你也敢不听?”洪承畴脸色一沉,原本就锐利的目光此刻如刀般射向亲兵,仿佛要将他看穿。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对于敢于质疑他命令的人,他向来不会轻易放过。

“卑职不敢,这就去办。”亲兵吓得浑身一颤,额头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连忙退了出去,执行这残酷的命令。

他走出营帐后,忍不住叹了口气,心中为那些即将惨遭杀害的投降者感到悲哀。

很快,四百名被挑选出来的起义军被粗暴地押解到了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