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底,中原大地在严寒的笼罩下显得格外肃杀。
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席卷每一寸土地,枯黄的草木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百姓的苦难与哀愁。
就在这个寒冬,一支衣衫褴褛却气势不凡的队伍如汹涌的潮水般大批涌入河南,他们便是承载着无数底层民众希望的起义军。
踏入河南后,起义军主力果断朝着豫东南和皖北方向开拔,他们的脚步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在向腐朽的封建统治宣告着挑战,所到之处,仿若一阵狂风,打破了这片土地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死寂。
彼时的豫东南和皖北,百姓们在天灾人祸与官府的双重压榨下,早已苦不堪言。
连年的旱灾使得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野,而明朝官府的苛捐杂税却如猛虎般无情地吞噬着百姓们最后的生存希望。
官吏们横征暴敛,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完成上级下达的赋税任务,对百姓们严刑拷打,无所不用其极。
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明朝的统治充满了怨恨与绝望。
起义军的到来,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这些饱受苦难的百姓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他们纷纷响应起义军的号召,踊跃加入,使得起义军的队伍不断壮大,士气愈发高涨。
崇祯八年正月上旬,起义军似猛虎出山,经河南汝宁府一路向东,气势磅礴地踏入南直隶境内。
他们日夜兼程,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如同他们心中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熊熊燃烧,不可阻挡。
起义军的战士们,有的是朴实憨厚的农民,他们放下手中的锄头,拿起简陋的武器,只为了能让家人吃上一口饱饭,不再受官府的欺凌;
有的是流离失所的流民,他们在逃亡的路上历经磨难,心中充满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还有的是被压迫已久的底层士兵,他们对明朝军队的腐败和不公深感失望,毅然投身起义军,希望能在这片新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十一日,起义军如神兵天降,包围了颍州。
颍州城在灰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阴森,城墙上的守军神色慌张,面对起义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瑟瑟发抖。
起义军战士们毫无惧色,他们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如潮水般冲向城门。
战斗异常激烈,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起义军成功攻克颍州。
城中百姓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他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接这支给他们带来希望的队伍,眼中满是感激与喜悦。
原任兵部尚书的张鹤鸣,这位曾在朝堂上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高官,此刻也被愤怒的起义军从藏身之处揪出。
张鹤鸣在任职期间,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致使无数家庭家破人亡。
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与地方豪强勾结,垄断商业,欺压百姓。
他的府邸金碧辉煌,堆满了从百姓手中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而百姓们却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