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看好李强的野生鱼,但是不看好这门生意的长久性,说白了还是不看好流过李家村的这条河,担心有一天没鱼可捕,那他扩大的生意就没了货源,安安心心每天挣点小钱不好吗?
只能说秦贵是这个时代的很多做小生意人得缩影,安于现状,就算有本钱,也不敢冒险。而那些敢于冒险的人,就吃到了时代的红利,李强想做的就是这样的人。
今天秦贵要了不到一百斤鱼,大部分都是大白鲢,已经算是拿的多了,给他家带来了三十一块五的收入。虽然感觉还很不错,李强父母二人也很满意,但是这点钱对李强来说,还是不太理想。
秦贵两天来拉一次鱼,一次顶破天就按一百斤鲢鳙算,也才四十块,一天就是二十块,一个月就是六百块。虽然六百块一个月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了,但是和李强想象中的还差很远。
这是一个什么都有可能的时代,是各行各业都在复苏的时代,是遍地黄金的时代,一个月挣几百块,只能在李家村或者安平镇小打小闹,上不来台面。
比如秦贵,拉一百斤鱼去卖,就算一斤赚一毛,一百斤就是十块,更别说肯定不止赚一毛,而且秦贵还有其它生意。怎么说一天都比李强挣得多。
这样收入的人小镇上还是有很多的,菜市场门口卖糖果干货的大婶肯定也是其中之一。
李强想要发展他的村子,扎根家乡,就需要大笔资金来投资建设山村,才能让村子在以后的发展浪潮中不被胡乱开发,村民被迁走,环境被破坏。和秦贵合作卖鱼只是他生意的开始,还需要他找到更多的合作商,卖出去他的鱼。
所以他帮秦贵把装鱼的箩筐绑好后,收好钱就问秦叔镇上还有没有其他地方要鱼的,他还有这么多鱼,能卖出去也是好的。
秦贵也不藏着掖着,和李强说了镇上就他家一个卖鱼的档口,其余的都是老百姓自己偶尔出个摊卖卖鱼,其他还要鱼的地方他也不清楚。
他天天在档口做生意,也没其他的应酬交际,这方面确实不清楚。和李强打了声招呼就驾着摩托车离去了,走的时候顺带把李强交给他让他帮忙卖着试试的黄骨鱼也带走了。
因为刚才李强在和他父亲一起捞鱼的时候,就问了一下他黄骨鱼收不收,怎么卖。
秦贵他自己也没卖过这玩意,怎么出价,只能说先拿到档口试试,这玩意在他们这个小镇上不常见,整个小镇只有李家村和王家村挨着一条小河,偶尔有其他村村民有一些小池塘,其余都是旱地,小池塘哪来黄骨鱼这玩意。
加上现在交通条件有限,没谁会专门走很远的路去钓这玩意,就算有,估计也不知道怎么钓。毕竟不是谁都是李强,知道这么多钓鱼的事情。
李强得知这个情况,就让秦贵今天顺便带上这几斤黄骨鱼去档口卖一下试试,还把弄鱼的方法和杀鱼的注意事项都给他讲了,让他碰到有人问就告诉别人。
如果卖不掉,就让秦贵自己弄来吃了,这鱼刺少营养高,给小胖墩秦俊和她姐姐秦倩吃吃也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