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道:“陛下,臣担心赵佶可能会向大明求援。”
朱由校冷笑道:“大宋死活与我大明有什么关系?”
“大明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早已和大宋没关系了。”
“当年的互不侵犯条约,是大宋率先破坏的,而不是大明。”
“朕没有从大宋腰肋插一刀已经是情分了。”
大明的人对大宋没有任何好感。
现在大宋的武林人士都还没有组建起来进攻辽金两国,说明大宋主力还能支撑。
赵佶这样做,无非希望大明能降低一点贸易的价格。
真正的需要目前还不至于。
真以为大宋是士大夫人与天子共享天下,武人就没有一点能力?
那是整体性的问题,大宋的武将同样人杰遍地。
只是赵佶这个怂包不会用人罢了。
……… ·……
总害怕武人造反。
其实大宋的威胁已经不是武人的威胁,而是自身内部士大夫阶层掌握了大宋的经济命脉。
“赵怂包要是有魄力,瞅准时机,直接解决士大夫人集团。”
“大宋崛起就是必然。”
“否则,大宋不但要承担起发动北伐的战争压力,还要承担内部义军反扑。”
“内忧外患很快就要爆发了。”
据朱由校的了解,水泊梁山已经开始集结。
不出三五年,只怕水泊梁山就要在大宋闹个天翻地覆。
由此可见,大宋国家战略出问题了,六贼把持朝着就是亡国之兆。
“大周的孤芳自赏,就是默许了金州、宋州、隋州和荒州的乱战。”
“意图已开始凸显出来。”
大明现在真正的威胁就是大周和大元两个帝国。
其余的国家,大明已经不放在眼里。
大明现在的综合国力已经是区域经济霸主,军事上没有完全曝光。
朱由校也觉得大明军事上同样是这四州霸主。
除了大周一无所知,不知道武瞾的意图外,大元的意图已被朱由校洞悉。
纵观历史,率先下场的国家,最后都是失败者。
最后关键时刻出手的国家,才是最后的赢家。
大明文武百官已经关于九州格局讨论了无数次。
制定了各种应对之策。
不过随着大明的经济和军事崛起,这样的战略也在随之改动。
制定的应对机制是针对具体实情而设计和部署。
可以说大明现在就是一个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的帝国。
只要有机会,符合大明帝国的利益,大明随时都可以拿出两百万精锐出来扩张。
名义上大明一直打着和平口号,事实上大明已做好了各种出兵准备。
大元要是战略出错,惹到大明,可能大元将来夺取的疆土也会变成大明的。
现在大明摸不准大周的脉络,虽然定义大周为孤芳自赏战略,但朱由校还觉得慎重对待。
大周不一定会等到其他国家预测的那般千秋大劫几.
十年之间转眼即过!。
四国大战已然定下,最后还是大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大元是最后赢家,大宋虽然赢了四国战争,最后又被大元卖了。
在金国和辽国夺取的土地,在杨老令公和岳飞勒令调回后,所得疆域全部丧失。
全成了大元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