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川进京路上就想好了,他要用这些钱换十三金花窝点遗留的那些摄影器材和那栋独栋小楼。
那些器材一看就是好东西。如果环宇影视用不着,他就给卖了。那栋独栋小楼现在也抢手得很。转手不亏。
他这个想法当然没问题。打击违法犯罪收缴的赃物最后终归是要物尽其用的。李小川这一举动,还替单位省事了呢。
所以,他很顺利就拿到了那批摄影器材和独栋小楼的产权。在招待所休息了一夜后,他先买了点儿水果去拜访赵老。
虽然临近年关,但赵老依旧在忙碌,科研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的一份工作。
李小川是在暖棚里找到他的。当时他正蹲在苗床前,拿个放大镜观察着什么。看见李小川,他非常高兴。热情的邀请李小川去家里坐坐。
李小川从善如流。
赵老家就在农研所里,一栋简陋的红砖筒子楼的二楼。他女儿结婚了,不常回来,他老伴儿是研究甜瓜的。经常在外头一出差就俩仨月。
所以,家里经常就他一个人。
筒子楼的走廊在中间,两边都是房间,所以光线很昏暗。走廊里还摆着各家的碗柜啥的。很是狭窄逼仄。
李小川没想到,堂堂大教授,为了全国人民的肚子呕心沥血,现实中竟然住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
赵老看他脸色阴沉,有些不好意思道:“现在我们的国家才刚刚步入振兴的起步阶段,所以条件是艰苦了些,不要见笑。”
李小川道:“我只是不敢置信。”
“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嘛。纵有广厦千万间,予独眠七尺。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也不只为了吃饭……”说到此,他声音一顿:“啊不对。别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们农研所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为了吃饭。”
说完,他自己先笑了起来。
赵老家的房门也不锁,只是虚掩着。推门进去,李小川的眼界再次被刷新。
楼道里昏暗逼仄也就罢了。毕竟筒子楼嘛,别指望能多好。
赵老的屋里,那简直就没法儿评。
墙上、地上、茶几上,就连床帐子上挂的不是麦穗就是玉米穗。祖传农民家里也没这样疯魔的。